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传媒
[导读]近日,工信部官网公告,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但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同时,工信部要求,应严格遵守号码管理相关要求,仅可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运营商仅可在自有渠道办理物联网等领域...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市大妈


近日,工信部官网公告,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但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同时,工信部要求,应严格遵守号码管理相关要求,仅可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运营商仅可在自有渠道办理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与转售企业合作提供相关服务须另行申请。



加上今年年初中国联通率先得到工信部的批复,至此,三大运营商均获在物联网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



虽说,三大运营商都是在今年才得到工信部关于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但其实各大运营商早在前几年就已动作频频:



中国联通


2015年中国联通就开始研究和布局eSIM业务,2017年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上海试点;2018年,与华为、苹果在6省7市获批推出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业务;2019年3月,工信部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开通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全国服务试验,当月月底,中国联通宣布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今年2月26日,中国联通和广和通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5G+eSIM模组。



中国移动


追溯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的采购记录,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早在2017年就对4G eSIM物联网芯片研发项目进行采购招标,2018年开始大规模采购eSIM晶圆。当时的采购规模为5000万颗。其中,消费级eSIM晶圆与工业级eSIM晶分别为4000万颗、1000万颗。10月13日,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发布了eSIM晶圆大规模采购项目,采购总量达7000万颗。其中,消费级晶圆4000万颗,工业级晶圆3000万颗。此外,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发布过多个eSIM芯片封装项目采购公告。



中国电信


2018年11月,中国电信eSIM业务便支持GPS +蜂窝网络版的Apple Watch Series 3 和 Apple Watch Series 4 系列,但仅在在上海、广州、南京和成都 4 个城市试点。随后又拓展了深圳、武汉、杭州三个试点城市。



eSIM卡相比SIM卡能够带来哪些变革


所谓eSIM,即嵌入式SIM卡,英文全称为Embedded-SIM。本质上还是SIM卡,只是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从可插拔的金属卡片摇身一变成为一张虚拟的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为每个终端设备提供身份证明得以接入运营商的网络。


虽然eSIM看不见摸不着,却一身都是本领,能打电话、发短信和发定位。此外,eSIM可直接与终端交互,通过App或者云端,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智能设备连接到所选择的当地网络,赋予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网速和覆盖的能力。


早在2014年,eSIM商用进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启。根据GSMA的数据,截止16年7月,全球有80家主要的运营商支持eSIM的模式,其中,包括AT&T、Verizon、德国电信、KDDI、NTT DoCoMo、西班牙电信等龙头运营商。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eSIM技术为用户所带来的改变:


1.性能提升、更为便利:eSIM技术对于消费者而言所带来的便利是多方面的,比如:

(1)智能设备更加轻便,而且不再需要手动安装SIM卡了。


(2)消费者可以摆脱SIM卡限制,可以根据网络信号好坏、资费高低差异等环境因素,随时切换不同的运营商。


(3)对于拥有多个手机号码的用户而言,多号码管理将会变得更为简单。


(4)SIM卡插槽容易进入灰尘,剧烈震动导致接触不良,物联网部署尤其困难,而eSIM则没有这个担忧。


(5)可以更便捷地组建横跨多个运营商的物联网络。


比如一台汽车,销售、配送、分销和使用都可能涉及不同国家,如果它是在A国制造通信模块、在B国组装、销售到C国,用户再开着它在D国、E国、F国跨国自驾游,eSIM比锁定一家运营商的物理SIM卡,实在方便太多。


2.节约成本:在手机时代,我们为运营商贡献了很多的利润,尤其是国内的运营商垄断程度高,消费者在选择通讯服务没有太多的议价权,而eSIM为用户所带来的第二大好处便是成本的节约,具体表现在:

(1)传统SIM卡限制了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了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eSIM可以不再担心这些问题。


(2)由于消费者可以轻松切换不同运营商,传统的套餐计价方法将会失效。有传闻称,目前已经有公司在开发手机APP,可根据网速和资费,自动帮助手机用户切换运营商网络。


(3)用户出国旅行时,可以简单地一键激活当地运营商服务,而不再是以昂贵的国际漫游方式进行通讯。


3.安全性更高:eSIM技术除了便利以及节省成本外,安全性能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eSIM卡内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可用来帮助企业进行私有网络的身份验证;设备数据的远程管理、找回与删除等安全防护更加容易等等。


从可穿戴到车联网,eSIM技术应用百花开放


试想前几年,即便手上戴着智能手表,但是为了不错过任何电话、消息也不能距离手机太远,因为智能手表必须借助智能手机的网络才能实现连接和传输,一旦没有蓝牙、Wi-Fi等,它就相当于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但是eSIM技术的崛起,颠覆了这种限制。eSIM使得智能手表拥有独立的身份证明,脱离手机及其他设备独立也可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除了手机之外,未来eSIM将会在物联网、车联网、可穿戴等众多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


尽管手机对eSIM的需求呼声更大,但eSIM更大的受益者,其实是物联网。当前,物联网空前发展,各种可穿戴设备、人体监控设备、车联网、智慧家庭、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抄表、定位跟踪等应用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这些智能设备而言,通信和联网无疑是基础功能,eSIM的优势更加明显。运营商采用eSIM技术,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eSIM作为智能设备功能模块的组成部分,具备可重复擦写功能,可随时写入数据以更换运营商,能满足物联网设备对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的高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在物联网设备嵌入eSIM卡,以OTA的方式完成运营商安全认证。用户不必再插拔SIM卡,就可以直接选用设备所在地的运营商网络,并使用当地资费以节省跨国漫游成本。


eSIM卡在车联网的应用


实际上,eSIM业务最早是在车联网得到了规模性的发展和商用,它的技术也在车联网领域得到了检验,但为什么是车联网呢?


首先,车联网对通信的要求实际上是安全性的需求,嵌入式的卡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当车发生事故的时候,在车主无法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车主要跟后台主动进行通信,那么eSIM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插拔卡显然不能够在发生碰撞后能够确保这个业务的正常的这种使用。


其次,车辆的进出口的跨境,它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从车企的角度来讲,eSIM的成本无关紧要,他们更看重由eSIM带来的流程简化和便利性提升,降低物料管理、人力投入和操作流程的繁琐程度。


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车商是最先使用eSIM的M2M的这种服务,也就是说使用贴片卡并且进行码号管理服务。


eSIM在产业物联网的应用


产业物联网包含智慧城市、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行业。由于不同行业差异化较大,连接管理的需求错综复杂,管理维度和管理难度似乎都在与日俱增。


比如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工业企业、建设企业,给员工佩戴智能手环,以便监测空气质量、心率、位置等关键变量,保障员工在恶劣条件下的健康和安全。eSIM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为数万设备同时擦写SIM卡,既简化了管理,又提升了智能手环的实用性和员工满意度。


智慧物流也是eSIM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跨越不同城市乃至国家的物流车队,大多配备了采集各类数据的传感器,每天采集大量的遥测数据,其完整性和流通性非常关键。eSIM不仅降低漫游费用,而且让数据不会因为信号不佳或者更换SIM卡而产生中断。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以及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eSIM高集成、小型化、免维护、长连接等方面的优势会进一步显现。


eSIM卡在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物联网的应用


消费物联网是eSIM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各种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无人机、医疗健康设备、追踪定位器等,都是eSIM的重要应用载体。


随着可穿戴等设备的普及,通信和联网也在成为这些智能硬件的一项标配功能。显然,相对于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要珍贵的多,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因此eSIM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一个关于eSIM的时代正在来临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研报预测,到2025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eSIM的销量将增长到3.26亿美元,相较于现在将翻一番以上。目前终端厂商、运营商和eSIM技术方案提供商都纷纷"拥抱"eSIM技术,eSIM卡正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有机构预测,到2024年全球支持eSIM业务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5亿部。


过去,运营商推广eSIM设备进展的比较缓慢。但是基于eSIM业务已经开展了数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随着5G、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日渐成熟,三大运营商也加快了布局的速度、范围。


如今工信部对于三家运营商提供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是eSIM发展路上的重要节点,让eSIM有望在2020年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而从目前eSIM产业链的发展来看,运营商、模组厂商、方案商和设备厂商也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迎接eSIM时代的到来。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