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向高续航、高功率、高安全性迈进的过程中,车用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电力电子系统的 “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动力输出、能源效率与运行可靠性。然而,车用 IGBT 长期处于高低温交替、电流冲击频繁的严苛工况下,极易出现封装老化、热疲劳失效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功率循环测试作为模拟实际工况、暴露潜在缺陷、优化产品设计的核心手段,正成为推动车用 IGBT 性能持续提升的关键支撑。
在电动车高压回路中,滤波电容器承担着平抑直流母线纹波、抑制高频谐波、保障功率器件稳定运行的核心作用。随着 800V 高压平台的普及,传统铝电解电容器因体积庞大、ESR(等效串联电阻)偏高,已难以适配电驱系统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需求。数据显示,传统铝电解电容在 500V 高压工况下,实现 22μF 容量需占用约 15cm³ 空间,而电动车电驱系统对电容体积的容忍度已降至 5cm³ 以下。这种矛盾推动着小型化高压滤波电容器的技术革新,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动车的续航效率、功率密度与运行可靠性。
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当下,直流充电桩以 “快充” 特性成为补能刚需,30 分钟充至 80% 电量的效率让长途出行不再焦虑。这个矗立在停车场的 “能量补给站” 看似操作简单,实则藏着精密的电力转换与控制逻辑。从电网接入到电池储电,每一步都经过精准调控,共同实现高效安全的充电过程。
汽车电子系统始终面临严苛的电气环境考验:12V 电池系统在负载突降时可能出现 + 100V 瞬态高压,冷车启动与引擎罩下 150℃高温进一步加剧器件损耗。长期以来,行业依赖由 LC 滤波器与瞬态电压抑制(TVS)二极管组成的无源保护网络,但这类方案存在固有缺陷。
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与智能工业检测领域,固态LiDAR凭借其高可靠性、低成本与小型化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机械扫描式LiDAR。作为固态LiDAR的核心,光学系统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测距精度、视场角与角分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其中,衍射光学元件(DOE)与微透镜阵列(MLA)的创新应用,为突破传统光学系统的物理限制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从光学原理、系统架构、性能优化及工程实践四个维度,系统解析DOE与MLA在固态LiDAR中的技术价值与设计要点。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飞速演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已成为保障行车安全、推动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支柱。从自动紧急制动到车道保持辅助,从多传感器融合到实时决策控制,ADAS 对底层硬件的性能、安全性和灵活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嵌入式 FPGA(eFPGA)IP 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正逐渐取代传统硬件方案,成为 ADAS 应用的理想选择,为智能驾驶的规模化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电动汽车(EV)已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但续航里程焦虑与充电效率不足长期制约着市场普及。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凭借其卓越的电学特性,正在从功率器件层面重构电动汽车的性能边界,成为推动 EV 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力量。从高端车型到主流市场,从技术突破到成本优化,SiC 器件的全面渗透正加速电动汽车产业的质变。
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浪潮下,车身总线作为车辆电子系统的 “神经网络”,其安全性直接决定整车运行可靠性;功率器件作为动力控制、能源管理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稳定性更是关乎行车安全。随着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身总线面临的安全风险持续升级,功率器件的测试需求也日益复杂。本文将围绕车身总线安全参考体系构建与功率器件测试解决方案展开,为汽车电子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的 “三电系统” 中,电机控制器作为协调电流与磁场的 “电动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车辆的动力响应、续航能力与安全等级。如今,更小体积与更高智能的技术突破正重塑电机控制器产业格局,为 HEV(混合动力汽车)与 EV(纯电动汽车)市场注入强劲增长动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向高效化、轻量化、智能化纵深发展。
汽车电源系统作为汽车的 “心脏”,为整车的启动、行驶以及各类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电能支持,其运行状态直接关乎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与使用寿命。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车载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电源系统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过压、过流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影响汽车正常运行的常见故障诱因。深入分析汽车电源系统过压、过流的成因与危害,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保障汽车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消费者对车辆的关注已从最初的续航里程,逐渐转向更核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在决定电动汽车可靠性的众多零部件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无疑是 “心脏” 般的存在。作为电能转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IGBT 直接控制着电机驱动、充电系统、空调变频等关键环节的能量流动,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车辆的正常运行,更直接影响用户的驾乘安全与使用体验,成为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关键因素。
AI 驱动的无人驾驶正终结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 架构)的分布式时代。L4 级自动驾驶需同步处理 8 个以上摄像头、5 个以上雷达及激光雷达的实时数据,算力需求较 2017 年飙升 200 倍,达到 2000+ TOPS。传统分布式架构下 70 余个独立 ECU、5 公里线束的复杂系统,已无法承载日均 4TB 的数据洪流与毫秒级响应要求。
2025年9月23日,中国上海——全球居先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中国(以下简称“村田”)亮相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 2025),展位号为【Hall6.1-A248】。村田携MLCC、电感、静噪滤波器、传感器、定位模块以及多款电池及电源模块产品参展,全力支持工业与新兴领域的智能化与绿色转型需求。
随着市场对电动、混合动力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不断攀升,汽车行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今,行业能够重新审视机器视觉软件在视觉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确保制造商在初次进入汽车行业时少走弯路。
OBC(On-Board Charger)是车载充电机的简称,是一种为纯电动汽车(B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高压电池组充电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