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教程
[导读]遗传算法的发展

进化算法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都经历一段成长过程,逐渐发展壮大。此过程可
   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
 (1)   萌芽期 (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
    •  50年代后期,一些生物学家着手采用电子计算机模拟生物的遗传系统,尽管这些工作纯粹是研究生物现象,但其中已使用现代遗传算法的一些标识方式。
    • 1965年,德国的L.Rechenberg等人正式提出进化策略的方法,当时的进化策略只
      有一个个体,而且进化操作也只有变异一种。
    • 1965年,美国的L.j.Fogel正式提出进化规划,在计算中采用多个个体组成的群
       体,而且只运用变异操作。
    • 60年代期间,美国J.H.Holland在研究自适应系统时,提出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
       相互协调的遗传算法。1968年,J.H.Holland教授又提出模式理论,它成为遗传
       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 1967年,Bagley发表了关于遗传算法应用的论文,在其论文中首次使用“遗传算  
       法( Genetic Algorithm)”一词。
(2)  成长期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
    • 1975年,J.H.Holland教授的专著《自然界和人工系统的适应性(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正式出版,全面地介绍了遗传算法,人们常常
       把这一事件视作遗传算法问世的标志, Holland也被视作遗传算法的创始人。
    • 1975年,De.Jong在其博士论文中结合模式定理进行了大量的纯数值函数优化计
       算实验,树立了遗传算法的工作框架,得到了一些重要且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  1987年,美国D.Lawrence总结人们长期从事遗传算法的经验,公开出版《遗传  
       算法和模拟退火(Genetic Algorithm and Simulated Annealing)》一书,以论文
        集形式用大量实例介绍遗传算法。
    •  1985年,作为Holland的学生,D.E.Goldberg博士出版专著《遗传算法——搜索、
        优化及机器学习(Genetic Algorithms——in Search,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算法,使这一技术得到普及与推广。该书
        被人们视为遗传算法的教科书。
    •  1985年,在美国举行第一届遗传算法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tic Algorithms,简称ICGA),与会者交流运用遗传算法的经验。随后,
        1987,1989,1991,1993,l 995及l 997年,每2年左右都举行一次这种会议。

(3)  发展期(90年代以后)
     90年代,遗传算法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 1991年,D.Lawrence出版《遗传算法手册(Handbook of Genetic Algorithms )一书,详尽地介绍遗传算法的工作细节。
   • 1996年 Z.Michalewicz的专著《遗传算法 + 数据结构 = 进化程序》深入讨论了遗传算法的各种专门问题。
      同年,T.Back的专著《进化算法的理论与实践:进化策略、进化规划、遗传算法》
      深入阐明进化算法的许多理论问题。
   • 1992年,Koza出版专著《遗传规划——应用自然选择法则的计算机程序设计(Genetic Programming:on the Programming of Computer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该书全面介绍了遗传规划的原理及应用实例,标明遗传规划己成为进化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Koza本人也被视作遗传规划的奠基人。
   • 1994年,Koza又出版第二部专著《遗传规划Ⅱ:可再用程序的自动发现(Genetic Programming Ⅱ:Automatic Discovery of Reusable Programs)》,提出自动定义函数的新概念,在遗传规划中引入子程序的新技术。
      同年,K.E.Kinnear主编《遗传规划进展(Advances in Genetic Programming)》,汇集许多研究工作者有关应用遗传规划的经验和技术。
• 90年代期间,有关遗传算法的国际会议也比较活跃,见下表。

•  我国开展遗传算法研究,主要在90年代。目前,已成为继专家系统、人工神
     经网络之后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第三个热点课题。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