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动态
[导读]“芯片是人工智能及混合现实(AI/MR)的基础,是各项功能、应用场景实现的核心。”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华捷艾米研发副总裁王行直言道。这也就意味着,唯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技术和产品,中国才能在新兴技术领域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

“芯片是人工智能及混合现实(AI/MR)的基础,是各项功能、应用场景实现的核心。”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ý体采访时,华捷艾米研发副总裁王行直言道。这也就意ζ着,Ψ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技术和产品,中国才能在新兴技术领域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

如今,至少在AI/MR领域,中国有望破局。据王行介绍,华捷艾米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3D AI/MR芯片将很快对外量产。这意ζ着,继微软与苹果之后,华捷艾米成为全球第三家完全拥有3D AI/MR解决方案的企业。

“目前,我们最新一代的通用芯片IMI 2280正在做内部测试,它用于提供嵌入式解决方案。”王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较于前两代芯片产品,IMI 2280能够集成人体、物体和环境识别,并实时进行本地化分析。同时,上面还搭载了两块高速DSP和深度学习加速模块,用户可进行深度定制。”

MR的5G想象

继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之后,MR(混合现实)正在悄然升温。

相较于VR营造出与现实脱离的虚拟场景、AR在现实基础上增加虚拟内容,作为混合现实的MR,更强调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性。在视觉上,MR拥有虚拟内容,但它们并非凭空而来或随意设定,而是根据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互动而来。

根据联合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24年甚至更早时间,MR相关细分领域的市场将达到53.62亿美元,这一估计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18年到2024年为71.6%。此前,大力推行MR概念的微软,已发布了Hololens一代和二代产品。

不过,这些产品更多用于B端场景,如产线巡检、工业检修、工程医学等。“4G时代的Hololens更多是To B的功能,一是因为硬件、成本不好控制,二是因为只能完成单人交互,无法将虚拟场景和世界传输出来,”王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道,“4G时代的MR,充其量只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而非人与人的交互。”

而在5G时代渐行渐至之际,MR也将迎来新的想象空间。随着低延时、高吞吐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普及,MR在C端用户之间的社交功能也有望开启。有消息称,苹果iOS操作系统将于今年正式与MR绑定,成为MROS,δ来苹果也可能推出MR相关的混合现实头盔。

深耕MR概念多年的微软,亦持续在MR领域布局。据微软公开信息,其新的操作系统将与MR芯片HPU2.0绑定,今年5月,微软也将特别组织专属于MR开发者的活动。“在5G逐渐铺开的情况下,苹果、微软已经开始在做MR相关的C端产品。”王行分析称。

与国际巨头相比,华捷艾米代表了MR芯片的“中国力量”。据介绍,其最新的3D AI/MR自研芯片IMI 2280已到了内部测试阶段,即将量产下线。这款自研芯片包含9大核心算法,功耗低、体积小,具备了微软、苹果MR芯片的核心能力。

目前,华捷艾米已经在MR方向与国内企业合作,腾讯、京东、百度这些国内巨头都已成为华捷艾米合作伙伴。华捷艾米董事长李骊表示,要推动3D AI/MR在2019迎来中国市场的“应用元年”。

从算法到芯片

华捷艾米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AI科技公司,其MR技术的研发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

据王行介绍,九年内,华捷艾米只做了一件事:攻克MR领域九大核心算法,包括3D场景结构化、3D骨架算法、3D建模、3D手势识别、3D SLAM、3D物体识别、3D抠图、3人脸算法、3D音视频协同等。它们几乎覆盖了MR所有涉及的领域。

“人工智能领域最核心的技术是算法,只有恰当的算法,机器才能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MR技术的难度也正在此。”王行指出。

而在完成算法体系后,如何芯片化成了公司最大的难题。“通用的手机平台如骁龙845、855,我们都尝试过,但MR的功能无法在上面跑起来。即使能把MR功能跑起来,也基本上把所有资源占完了,其他应用基本上û法跑了。”王行坦言道。此外,在本地分析功能方面,通用平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只有自主研发芯片,才能尽快抢占MR的新赛道。”王行直言道。据了解,华捷艾米目前已拥有用于提供3D测量解决方案的IMI 1180、IMI3000芯片,以及新近即将量产的IMI 2280,后者也将使华捷艾米拥有3D视觉体感交互及3D AI/MR的全面解决方案。

“它相当于是一个通用芯片,能用于安防、医疗、教育、娱乐等不同方向,”李骊指出,“这套MR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目前主流3D sensor,也就是说,手机、电视等消费级电子产品,δ来都可以用上我们的3D AI/MR芯片。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