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iOS平台四年之变:国内增长放缓 首发优势降低

iOS平台四年之变

2007年6月29日,苹果第一代iPhone面世。

2008年7月11日,苹果发布AppStore,从此,诞生了一条基于苹果的生态链。

2009年中旬,开始传出各种传奇的财富故事,如某个工程师开发了一个iPhone小游戏,三个月收入100万美元……

2009这一年,国内诞生的iOS开发者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国内市场,如Colorme,早期获得过投资。二是针对海外市场,Trinity、Haypikingdom是国内最早一批在海外成功的公司。

2010年开始,国内市场得到重视,但更多是大公司服务的延伸,如腾讯、新浪等将服务延伸至移动互联网。

2011年,是iOS开发者标志性一年,中国市场进入到可以让开发者独立生存的状态,出现了年收入500万美元甚至1000万美元的开发者。《二战风云》、《捕鱼达人》是成功的代表。

2011年11月份,苹果将中国独立核算人民币支付区,黑卡现象得到遏制。但从2011年10月开始,出现刷榜行为,虽然苹果于今年3月份调整算法,但两个月后,刷榜公司卷土重来,继续扰乱苹果生态链。

2012年6月11日,AppStore应用数量达到65万款,下载总量突破300亿次。

四年以后,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迅猛增长的APP总量、黑卡刷榜等行为,2012年的iOS开发市场处于怎样的状态?

国内iOS增长减缓

陈昊芝是中国最早一批苹果粉丝,2007年10月份开始使用iPhone手机,2008年3月创办了iOS开发者社区Cocoachina,2011年4月《捕鱼达人》在iOS平台上线,2011年收入1500万元人民币。

一路走来,陈昊芝是从苹果获益的开发者代表。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陈昊芝这个苹果迷对苹果有些失望。

他观察到2012年上半年国内iOS市场一个很大变化:iOS增长放缓。

从收入来说,2012年上半年,陈昊芝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公司收入没有增长。与之相应的调整是,公司5月份、6月份在苹果市场推广的费用,只相当于今年2月、3月单月费用的五分之一。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状态,已经从原来爆发,到持续增长,到现在已经是更新期了。国内iPhone和iPad3000万台,但现在更多不是新用户购置,而是iPhone4换4S,更多是一种更新。付费用户规模没有快速新增,用户付费能力没有提升,越狱比例没有下降,导致运营公司营销成本、人员成本随着物价提升时,没有获得对等的收入增加。”陈昊芝说。

“这对开发者和市场环境是有影响的,因为正好处于青黄不接的情况,即安卓市场还没有形成批量的付费用户,还没有稳定的渠道,没有高收入产品的时候,iOS市场出现一定的增长减缓。”陈昊芝说。

从生态环境看,2011年10月开始,一些公司靠刷榜占长期盘踞在排行榜前几位。这些公司的产品质量低,用恶劣手段占据市场资源,让中小开发者生存困难。苹果刷榜行为到今年3月份才得到遏制。但从5月份开始,整个刷榜又开始恢复。大量应用靠刷榜得到很好的成绩。“甚至出现靠100人民币刷榜,换回1000万人民币投资的现象。”陈昊芝说。

此外,开发者还面临着苹果AppStore审核时间增长;无论是新iPad还是4S都是过渡产品,没有带来太多惊喜。在用户细分上,苹果没有做过多工作。“对于与其共生的开发者,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陈昊芝说。

“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把很大比例投入放在安卓上。现在全力拼iOS市场是不是最佳时机呢?要慎重。”他这样规劝好友。

要改变这种增长减缓的状态,主要依赖苹果产品创新。下一代iPhone能否带来新的成功?是否会推出iPadMini,在屏幕上是否更加细分?

相关报道·传苹果8月7日发布iPhone5同日推出iOS62012-07-14·苹果帝国移动端征程回望iOS历史上的瞬间2012-07-13·苹果iOS为何赢得移动平台大战:获开发者青睐2012-07-06·苹果移动软件主管称80%iOS用户用iOS52012-06-14

[!--empirenews.page--]

多平台策略兴起:iOS首发优势降低

2011年中旬前,大部分开发者选单一平台,即Android开发者专注于Android,iOS开发者专注于iOS。但数据显示,大部分软件开发者在同时研发基于两个平台的产品。

调研公司VisionMobile研究发现,关于iOS和Android平台的优缺点也有很多的争论,但有趣的是,大部分软件开发者同时研发基于两个平台的产品。72%的iOS开发者也在做Android平台的产品,64%的Android开发者同时在做iOS平台产品。由于学习曲线在移动开发中日益降低,开发者在众多平台的机动性与日俱增,而跨平台发展技术的日益成熟也将使得这一趋势延续下去。

这一变化使iOS平台首发优势降低。

以《捕鱼达人》为例,2011年4月登陆AppStore,但三个月后才发布android版。但这种策略将发生改变。陈昊芝透露,计划于7月底、8月发布的《捕鱼达人2》将采取多平台策略,iOS、Android、WindowsPhone平台同时发布。

风靡全球的《愤怒的小鸟》也是如此。2009年12月,芬兰手机游戏开发公司Rovio发布iOS版《愤怒的小鸟》,直到2010年10月,才发布Android完整版。

与《愤怒的小鸟》不同,Rovio公司最新力作《AmazingAlex》(中文名《神奇的阿力》)选择Android与iOS平台同步问世,显示出对Android平台的重视。

“游戏开发者选择多平台策略,使苹果的先发优势卖点越来越不足了。”陈昊芝说。

开发者全平台策略背后是Android出货量的迅猛增长。Nielsen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美国Android市场份额达到了51.8%,超过iPhone的34.3%。在中国市场,据易观国际数据,2012年第一季度,iPhone市场份额占6.51%,Android手机市场份额76.68%。去年一季度,国内Android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还只有33.6%,意味着平均每个季度增幅10%以上。

赚钱难成名作可遇不可求

想在浩如烟海的AppStore里掘金,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朱连兴是国内第一批iOS开发者。2008年,他创办的139.ME刚介入这个行业的时候,AppStore只有1500款应用和游戏。2009年6月,公司发布《多彩水族箱》时,AppStore有6万款,当时日收入1000美元。那一年,《多彩水族箱》进入了苹果的官方视频。

然而,随着AppStore应用和游戏的增加,开发者竞争日益激烈。继《多彩水族箱》后,另一款被朱连兴寄以厚望、研发耗时7个月的游戏,还没有在AppStore激起波澜就被淹没了。

涉足iOS开发四年后,朱连兴这样感叹:2008-2009年,只要做一个软件就能赚钱。“无论什么软件,只要有功能,多少都能卖钱。”2010年,好的产品能赚钱。2011年,好的产品+好的推广+好的运营才能赚钱。到了2012年,好的产品+好的推广+好的运营也未必能赚到钱。

“做产品一年比一年难。”朱连兴总结。相比自主研发,外包收入则相对稳定,他透露公司外包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80%。

赚钱难,成名作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2008年7月,苹果AppStore刚上线时应用程序仅500个。2009年4月,应用总数达到20万。2010年10月,应用数量超过30万。2011年5月,应用数量超过50万,2012年6月,应用数量达到65万。

马先卿说,随着大公司的介入,应用趋于专业化,留给中小开发者的空间越来越小。

国内大公司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覆盖各个主流领域,如浏览器、即时通讯、社交、手机通讯录、安全产品、音乐、拍照、文件管理、云笔记、阅读等,在人力、技术、资金、推广上,中小团队很难与之竞争。

面对国内大开发商的压力,部分开发者选择“出海”,布局海外发展中国家市场,如印度、东欧、巴西和东南亚等,以较低的发行成本抢占当地市场。

“在国内,小公司如果不做游戏,想在应用领域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小,大公司已涉足应用的各个方面,做游戏如果有好的Idea可能成功。但美国不同,创新产品往往由中小团推出,如Path、Instagram等。有创造力的产品首先源于创新的思想,国内创新源动力不足。”马先卿说。

除了中小团队,iOS市场还活跃着很多个人开发者。个人开发者由于没有太多成本,可能通过卖软件赚到钱。“个人开发者更多是出于兴趣爱好,但深挖的个人开发者越来越少。可能赚到小钱,但不会是第一桶金。”马先卿认为。

Android碎片化严重iOS仍是首选平台

虽然在iOS平台上赚到钱的是少数公司,且随着竞争白热化赚钱越来越难,但iOS平台仍是开发者的首选,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iOS用户更愿意付费。“Android开发更难做,开发者从iOS平台获得的收入是Andorid平台的四倍以上。”iOS开发者GillBates说。

第二,Android碎片化严重。开发者马先卿认为,iPhone是移动互联网标志性产物,没有人会放弃苹果:“Android碎片化严重,内存、硬件各不相同,与其说是Android,不如说是100个Android系统。”

此外,iOS更炫,UI是Android无法相比的,Android游戏效果很少能超越iOS游戏。

媒体有一种论调是“开发者逃离苹果”,对此,陈昊芝并不赞同:“还没有到这种地步,从Android上逃离的更多。”

面对iOS刷排行、增速放缓、审核时间增长等问题,陈昊芝意味深长的说:“你相不相信这是一个暂时的情况,如果相信,至少选择坚持一下。”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