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智能应用
[导读]微软Build、谷歌I/O、苹果WWDC作为当下科技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开发者盛会,他们是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传递着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动向。但总结这两年来三巨头在开发者大会上所展现出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发现:在这一轮

微软Build、谷歌I/O、苹果WWDC作为当下科技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开发者盛会,他们是企业与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传递着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动向。但总结这两年来三巨头在开发者大会上所展现出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发现:在这一轮轮的“肌肉秀与未来秀”中,百家争鸣正在日益减少,天下大同正在日益增加。两年来,三巨头的开发者大会共同展现出了科技行业正在经历的“体验功能上的相互借鉴、发展理念的相互渗透、未来发展方向日益趋同”的发展趋势。也许,科技行业的天下大同将指日可待。

一、功能、体验上的相互借鉴

毕加索曾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偷窃”,这句话放在科技行业同样适用。回顾科技三巨头的开发者大会,这句话则体现得更为明显。三巨头在各自的系统中”盗窃“着竞争对手们操作系统上的优秀功能。

以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为例,微软在Windows 10上借鉴了更多的苹果的触控板手势,在解决移动困局上则允许Android和iOS应用通过代码复用来创建Windows10手机应用。谷歌在Android M上借鉴苹果和微软的应用安全机制、推出模仿苹果移动支付Apple Pay的Android Pay。而苹果则也在其最新的OS X El Capitan和iOS 9上借鉴微软在Windows 8上推出的分屏功能,借鉴谷歌的”公共交通信息、 新闻客户端、可穿戴功能以及Android桌面;而苹果对Siri的功能革新则更是同时借鉴了微软的Cortana和Google Now的优秀功能。

可以看出,取其精华互通有无,借鉴吸收其他平台的先进功能为我所用,以提升、完善自家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是三大开发者大会在操作系统完善上的主旋律,三巨头似乎正朝着系统功能统一化的方向前进。

二、发展理念的相互渗透

三巨头的三场开发者大会,不仅有着在系统功能上的互通有无,更有着在发展理念上的相互渗透。在对应用、开发语言以及操作系统的当下与未来发展的抉择中,三巨头似乎都是殊途同归。

1.应用的全平台战略

在移动应用上,原本三巨头在PC时代的存在开放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似乎被一度关闭。微软、苹果早前习惯着壁垒高筑,自家应用并不对外敞开怀抱。但当微软接受了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的既定事实;苹果意识到谷歌使用自家应用在iPhone上再造“Android系统”,并且快速改变着内在的Android系统有可能复演当年PC对Mac的胜利时。各家都快速反应,推行着应用的全平台战略。

微软快速学习谷歌(并且比谷歌对自家应用的开放更具力度)将自家重量级应用诸如Office、Skype、OneNote、MSN全系列(健康、天气、Outlook、资讯、Bing)、OneDrive、Office lens、Office Remote、Microsoft Health等打造为全平台应用,悉数推向iPad、iPhone以及Android平台,以期在着两大平台上再造一个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Windows”。而最早开放的谷歌自然不会在这一战略中落后,在本次大会上最新推出的Google Photos应用亦是支持iOS和Windows系统。而最为封闭的苹果在此次开发者大会上,也展现出了难有的开放,将其最新推出的流媒体音乐应用Apple Music推向Windows 平台和谷歌Android系统。可以看出,在开放与封闭的抉择中,三巨头似乎都走上了开放的道路,都瞄准着全平台战略。

2.开发语言拥抱开源战略

三巨头在应用上瞄准全平台战略,在开发语言上则都热情的拥抱了开源。谷歌的Go语言自不必说;曾经视开源技术为毒瘤癌症的微软,在纳德拉的主政下也打出了“微软爱Linux”的标语,宣布了支持 Docker 和 对.NET的开源;而苹果在WWDC 2015大会上也宣布将其开发的Swift语言开源。三巨头都选择了拥抱开源,欲使自家开发的语言占据更多的使用优势,并且借助大众的力量改进、增加其新功能,发现、修补其新漏洞 。

3.操作系统的大一统战略

发展理念的相互渗透,不仅体现在应用的全平台战略,也不仅是对开发语言的开源拥抱,更有着各家都在借用优势操作系统盘活自家的弱势平台,让自家分散的操作系统走上大一统的道路。(2014年的三巨头开发者大会体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这两年以来,微软将原本的Windows 8 Pro、Windows 8 RT以及Windows Phone 8这几大操作系统合二为一,推出全新的Windows 10,让Windows10横跨PC端、移动设备端以及未来的物联网,利用前所未有的广阔跨端性质,完成了其布局已久的跨终端大一统战略。并利用Windows 10的大一统特性来快快速提升Windows生态的想象空间,助力Windows移动端应用生态的繁荣,盘活微软羸弱的移动竞争力。谷歌则用Android来盘活自家的Chrome OS操作系统,允许在许Chrome OS上运行Android应用,以利用Android的生态优势提升Chrome OS的竞争力,以期待能够有朝一日取代Windows。而苹果则是推出Continuity功能让自家的iOS系统和OS X展开出系统级协同性。而在这一轮轮的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谷歌Android与Chrome OS、苹果iOS与OS X操作系统的融合大一统趋势日益明显。

应用的全平台,开发语言的开源拥抱,系统的融合大一统展现了三巨头在发展理念上的惺惺相惜。然而巧合的是,在对下一波技术革命的追逐与把握上,这三巨头似乎又不约而同的相中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同一脉搏。

三、未来发展方向的日益趋同

把握未来科技的发展脉搏,对下一波技术革命的潜力领域,无论是微软、谷歌、苹果三巨头还是其他科技公司,都同时看上了——人工智能、AR/VR技术、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数字健康医疗、车载系统等领域等的发展潜力,三巨头在这些领域均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布局。

1、在人工智能上:三巨头都在奋力的开发着自家的人工智能产品,而谷歌的Google Now,微软的Cortana、苹果的Siri则是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并大范围使用的人工智能产品。

2、在AR/VR技术上:谷歌虽然经历了Google Class的滑铁卢,但其后又推出了Cardboard;微软则推出了艳惊四座的黑科技HoloLens。苹果虽然至今不为所动,没有推出相关产品,但是从其收购德国增强现实(AR)软件公司Metaio等举动也可看出其在暗中蓄力。

3、在物联网上:微软、谷歌、苹果三巨头都有着自己的战略部署。微软依靠Windwos 10的大一统,利用Windows 10、设备(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以及Azure云服务平台,构建适合物联网的Windows 10 for IoT。谷歌则在 I/O 2015大会上正式推出了Project IoT,利用谷歌云服务和谷歌海量的安卓智能手机占有量作为自己最具竞争力的武器,让其充当Project Brillo 物联网平台以及Google Weave 这一端的连接器上的核心链接。苹果则依靠iOS系统与HealthKit、HomeKit的API、利用iOS设备以及与第三方智能家居产品或者可穿戴设备厂商的合作来构筑自己的物联网生态。

5、在移动数字健康领域:三家亦是各有出击,苹果在2014年就推出了HealthKit健康应用,并且在2015年继续添加着新功能、推出ResearchKit与多家世界一流医疗机构合作。谷歌、微软在这场健康战役的角逐中也不落后,谷歌推出了数字健康管理平台应用Google Fit,微软推出跨平台的Microsoft Health。

6、车载系统:三巨头在对汽车的改造上,似乎也都想到了一起,他们分别发布着自家的车载系统,苹果推出Car Play,谷歌推出Android Auto,微软也有自家的解决方案。并且在无人驾驶上。谷歌可谓最为引人注目,但是苹果微软也不时有相关消息爆出。

结语:

科技发展到今天,各平台间已展现出“体验功能的相互借鉴、发展理念的相互渗透、未来发展方向日益趋同”的趋势。也许在不远的某一天,操作系统间的各种界限壁垒将被打破。彼时,消费者无论选择哪一个平台,都能得到一致性的使用体验,Windows Phone、Android、iOS的系统体验都将毫无差别。这似乎是在宣告差异化的磨灭,但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悲哀,更不能由此而判定科技创新已走入死胡同,我们更应感到兴奋:因为虽有趋同、渗透、无差别的日益强盛,但科技行业的竞争却不会因此而停滞,反而会因此变得更为激烈。因为在趋同的大势中,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条件将会被大幅缩小,在天下大同的情况下,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对细节精雕细琢,对产品精益求精,就必须去创造出新的差异化,而这一切的受益者则是我们消费者。

而在对下一波技术浪潮的追逐上,不止有本文中的三巨头,更有无数的科技公司参与其中,他们都几乎瞅准了相同的领域,都在暗自发力。那么谁又将在下一波技术革命中占据先机?谁又能成为新时代的巨头?谁又将黯然出局,被拍死在沙滩上?又是否会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改天换地?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将是趋同化的未来中最具看点的地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