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智能应用
[导读]中国专利申请的数量最大,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样表现可观。中国成为电子制造业的领先者,拥有9908项相关专利/申请。而美国成为高通、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发源地,物联网方面的专利/申请达到4779项。

专利细分领域


从专利的角度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分类,主要有网络、计算、基础设备等类别(上表中第四大块可以理解为其他)。其中网络-有线-通讯协议这一细分类别取得了最高的专利申请量,达到5009件;排名第二位的是网络-无线-特定适应服务/设备分类,专利申请量达到3747件。第三位则是计算-加密-数据安全分类,专利申请量有3198件。

总体看来,网络通信方面专利储备庞大,信息处理检索方面专利较多,而光学声学方面的专利则出现巨大的缺口。

然而除了专利的申请数量,还要考察的是各个分类下的专利质量,业界将其质量的衡量参数称为专利强度。

事实上,对于专利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几种,而在本文中LexInnova援引Mark A. Lemley, Kimberly A. Moore, John R. Allison, and R. Derek Trunkey在论文中发表的专利强度分析方法,为高强度专利重新梳理了下表的分类。


高强度专利分类下,申请数量最多的方向是信息检索技术,共有309项专利申请,但这一数字仅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9.72%。声学相关高强度专利仍然最少,仅有3项。高强度专利在各自领域专利总数占比最高的是字符识别方向,占比达到11.76%;而占比最低的是电子商务方向,比例仅有0.65%。


笔者统计了从1997年到2015年物联网领域专利公布数量的逐年变化。基本从1997年到2002年时物联网专利从零开始的第一个成长期。2002年到2010年的数量表现为小幅下滑后的稳定积累,整体数量都在1000以下。直到2010年之后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更是刷新历年数目之最,达到6810件。(注意,这份专利数量趋势并不包含对2016年的预测。)

市场价值

关于物联网的市场潜力有多大,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思科的预测是,全球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在2022年将会达到14.4万亿美元。具体分布则是:3.7万亿美元来自改进用户体验,3万亿美元来自缩短上市时间,2.7万亿美元来自供应链环节和后勤,2.5万亿美元来自缩减开支,2.5万亿美元来自提高员工生产力。

Juniper Research 的预测是,全球联网设备到2020年将会达到385亿件,相比2015年的134亿件,增长了285%。

巨头们的专利大PK

下面我们来看看全球涉及物联网的公司和机构专利储备究竟有多少,其中中国军团又表现如何呢?


上图给出了专利储备Top20的公司或机构,分别是:高通、英特尔、中兴、诺基亚、LG、爱立信、华为、索尼、三星、InterDigital、微软、IBM、松下、NEC(日本电气公司) 、飞利浦、Nippon、中国移动、南京大学、国家电网以及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仅Top20的专利总量就达到了4363件。

其中,排名前二的高通和英特尔,专利储备量分别为724件和688件,总体占比接近Top20的专利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企业和机构上榜六名,其中前十名仅有中兴和华为,而中兴以全球第三的排名取得了中国地区最好的名次。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学和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上榜体现了我国科研机构人才和技术的丰富潜力。

中国军团总体的专利数量为879件,占比超过Top20的专利总量的20%。

然而从前文提到的高强度专利角度再来看中国军团的表现,就会发现差距还是相当大。


从高强度专利的角度细看,连总数的第二名英特尔都被高通甩了下去,第一名高通以157项的成绩遥居第一,数量是位列第二的LG2.5倍。第三到第十名分别是微软、Interdigital、英特尔、思科、爱立信、IBM、索尼、诺基亚。中国公司竟无一上榜。看来无论中兴华为,还是科研机构都要进一步积累。

我们再加入专利年限作为参数,共同看一下Top20的专利情况。


纵轴为前文提到的专利强度,横轴为专利平均年限,圆形面积依然是前文提到的专利申请总量。从中我们能看到华为和中兴的潜力还是很大,通信基础较好的企业向右上角集中。

未来趋势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物联网技术专利的发展趋势。


图中方块面积表明该领域专利数量,颜色则表示该领域专利申请活动的热度。颜色越红,表示未来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就月火爆;绿色表示未来相关申请会较少;黄色表示中间水平。

右下角的系统控制、交通运输以及电子商务是未来物联网技术专利申请的大趋势所在。而前文中提到的有线或无线的通讯协议相关技术一方面作为底层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大公司深耕日久,新入局创新者更多会从物联网应用层面进行技术开拓。[!--empirenews.page--]


总体而言,中国专利申请的数量最大,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样表现可观。中国成为电子制造业的领先者,拥有9908项相关专利/申请。而美国成为高通、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发源地,物联网方面的专利/申请达到4779项。

除了地理分布,专利在商业上的价值同样也值得我们去注意。一家独大的高通在专利授权等方面拿走了物联网产业的多少利润,而当我们谈及创新驱动时,想要转型成这样的模式,则还需要下一番苦工。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