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智能应用
[导读]随着产业发展的快速变迁,包括网络科技的出现、管理模式改变、劳动弹性化、结构性失业问题、人口老化等冲击,都已对工业安全管理带来大幅度的改变。如何设法避免人为疏失,减少遗憾事故发生的机率,已成为工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

随着产业发展的快速变迁,包括网络科技的出现、管理模式改变、劳动弹性化、结构性失业问题、人口老化等冲击,都已对工业安全管理带来大幅度的改变。如何设法避免人为疏失,减少遗憾事故发生的机率,已成为工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

针对危险系数较高的管线,必须提高巡检的频率,已是当前工业安全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般而言,工业安全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空间拥挤脏乱时,易发生跌倒、滑倒、坠落、切割擦伤、物体倒塌飞落、器械爆炸等危害,以及噪音、灰尘、温度过低或过高、照明采光等物理性职业伤害,也包括游离性辐射,如医用游离辐射、工商业用X光机、研究用X光机、辐射元素及药品、核能电厂辐射暴露等,以及非游离辐射,如紫外线、雷射、红外线、射频及微波等。

化学性职业暴露则包括酸碱溶剂、电镀液、挥发性有机溶液、含重金属之化学药剂、农药、油漆等等,尤其是制造业更是属于高危险群。不同的化学品会导致不同的健康危害。除了容易发生爆炸、燃烧、皮肤灼伤、急性中毒等急性灾害事故之外,也会造成慢性伤害,包括接触性皮肤炎、肝胆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癌症等,尤其高科技产业所使用的化学品变化多端,监测不易,所导致的慢性危害往往不易追踪,不可不慎。

以电子业为例,由于操作能量需求大,许多工厂早已导入全自动,全自动或半自动等动力机器设备,或者利用具腐蚀性化学清洗药品等,包括化学性危害如吸入或皮肤接触金属、非金属、碳氢化合物与有毒气体的粉尘、蒸气、烟熏以及雾滴;物理性危害如高低温环境、非游离及游离辐射环境、噪音、震动以及异常气压;人因工程危害如照明与采光不良、搬运伤害以及工具危害,都是工业安全管理亟需面对的问题。

事实上,回顾过往历史,光是近几年的一些重大事故,如2013年的无锡海力士半导体厂失火、青岛输油管线爆炸燃烧事故,2014年的高雄气爆、苏州昆山中荣金属爆炸案,直至2015年的天津爆炸案等,工安环卫议题的重要性,其实并不难理解,许多事故的发生原因,往往都只是人为疏失,如无锡海力士半导体的意外事件,即是施工人员误将氢气管接入氮气管道所致,才引发爆炸与燃烧,如何设法避免人为疏失,减少这些遗憾事故发生的机率,已成为工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

感测气体及温度 提升工厂安全

尤其在工业4.0的趋势带动下,企业不仅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要积极转型,重视生产效率,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也得以受到更多的关注。现在的业者已经可以打造出至少三层的工安架构:首先是优化作业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性和事故应对能力,其次是要能实时监测作业安全,抵御潜在的安全威胁,提升工作人员的生产力,最终则是透过大数据分析,改善整体营运效率并实现智能高效决策。

其中又以善用各种感测科技,帮助业者做好工业安全,成为当今工业安全管理的显学。以管线巡检为例,许多工厂为确保管线保持安全健康的状态,需要定期执行管线壁厚度的检测,针对危险系数较高的管线,可能还得提高巡检的频率。但此举不仅会增加人力工时的消耗,人工巡检模式是否会有疏失,进而影响管线安全乃至于巡检者的人身安全,都是当前工业安全需要克服的问题。

如果能将人工巡检,改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检测设备,便能显著降低监测作业负荷,并大幅提高监测的准确度,使漏测或测不准的发生机率降到最低,顺势消除种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另一个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境,则是有毒气体检测。如石油石化、通用工业、消防救援、电力安全等多个领域,都会需要不同等级的个人安全防护产品,以满足不同产业需求,包括头面部防护、听力防护、呼吸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坠落防护、防护服等。

但这些个人防护产品,固然能够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但如果真的发生事故,却未必能及时呼救,此时就有赖感测科技的帮助。如利用危险区域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可实时检测厂区现场情况,对可能的危险情况做出快速响应,并进行远程指挥。

甚至可利用无线网络气体检测系统,透过无线技术,整合个人使用的气体检测仪器,实时形成一套小型无线系统,使日常巡检、个人防护变得更高效,让毒气及辐射源侦测器自带人员救命器,更可在工作人员身体状态发生停滞与倒下时,检测仪会及时启动声光,进行现场及远程警报。

业主可以在危险区域装设传感器,一方面监测有毒气体的浓度是否逾越正常标准,同时只要监测到超标现象,就可在第一时间连动其他设备发出告警,避免不知情的作业人员误入该区域,同时协助业者大幅提高反应与处理问题的速度,争取时效解决问题,避免酿成大规模的环境污染。

信息整合 有助实现智能工厂

由于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各种接入技术的基础上,可将环境中的大量数据和电子设备互联,构成大规模虚拟网络,应用在工业环境监测,不需像过去一样,将监测∕侦测器安装在管路上,再经实体线路汇集信息至节点控制中心,可以大幅节省架设实体线路的成本费用,因而不管在工业自动化、日常生活、环境监测、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拜物联网技术渐渐成熟所致,各种传感器、云端技术等关键网通科技的出现,各式各样的监控技术,已能改善整体工业安全问题,但若要能有效加强工厂自动化与环境安全监测,感测机制搜集的信息必须加以整合,并透过厂务监控系统(Facility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FMCS),针对各种工业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视及远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不仅有助于建立智能工厂,工业环境安全监控的自动化,也才能得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更有助于工厂迈向工业4.0的愿景方向。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