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智能应用
[导读]引导语:储能产业尚不成熟,储能技术也不过关,现在储能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但支持政策仍空白。刚刚上路的储能企业,还没有调整好行进的姿态,就陷入了瓶颈。普能曾经被认为是国内最具潜力的储能企业,然而由于其成立

引导语:储能产业尚不成熟,储能技术也不过关,现在储能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但支持政策仍空白。

刚刚上路的储能企业,还没有调整好行进的姿态,就陷入了瓶颈。

普能曾经被认为是国内最具潜力的储能企业,然而由于其成立6年来没有任何盈利,这家明星企业不得不在一年前易主国能电力集团,其创始人俞振华也无奈退出。

“我们现在的储能技术并不过关,许多公司熬不住纷纷破产,未来10到20年之内,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主要还是得通过并网而不是储能。”

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可再生能源并网及储能大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开场白,着实给储能界的商家们浇了一瓢冷水。

李俊峰认为,在技术尚不成熟、成本无竞争优势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我国储能产业大规模化应用还为时尚早。

 

 

我国大规模储能产业目前的重点任务是技术研发

商业应用受阻

储能被认为是现有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大电力环节之外衍生出来的新产业,理论上讲,它既可以满足不同电力环节的不同需求,又能使整个电力链条上的任一环节都受益,尤其是那些能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大规模储能。

然而,大规模储能在实际的商业化应用中却并不尽如人意。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储能行业的投资者基本上都还没有盈利。

“储能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市场决定研发,商业模式不成熟,储能产业就难以发展。目前我国的分布式储能已有一定市场,而大规模集中储能还未形成有效市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环宇集团董事长李中东如是表示。

就目前来看,我国上马了约40个储能示范项目,其中规模在1000千瓦级的项目为数并不多。业内人士称,这些储能项目大多只是起到示范、探索性的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实质意义。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行业研究员孙振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还仅处于实验和示范应用阶段,储能技术的成熟度、储能系统价格以及电力市场不能完全体现储能的价值,都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截至目前,美国的储能产业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独立的产业政策和付费机制使得该国的储能技术早已进入商业化进程。而在我国,储能由电网一家主导的产业发展路子从未发生改变,储能的研究也仅停留在对电池技术的学习和验证上,应用类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

业内人士称,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储能电价,储能的建设及运行成本在现有电价体系中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疏通渠道。我国电力体制的过于垄断以及储能产业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好企业、好技术的成长。

谋求技术突围

“对于我国的储能产业,现在的重点任务是要放在技术研发上。企业要开发出市场能够接受的电池或储能技术,只有这样储能才能真正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相竞争或匹配。”李俊峰的一席话引起企业界的共鸣。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就开始在提升储能技术上动起了脑筋。该公司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列为主攻方向,同时还跟踪了英国一项先进的发电系统。

据该公司技术创新中心研发部项目经理赵敏介绍,这一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空气液化组成单元和液态空气发电单元两部分,能够收集和存储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能量,并起到平滑输电的作用,提高输电安全性及可靠性。

在赵敏看来,利用压缩空气或抽水蓄能等大规模储能系统,能有效解决风电随机性带来的系统备用能量需求增加的问题。此外,大规模储能系统具有的动态吸收能量并适时释放的特点,还能够有效弥补风电的波动性,增强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可控性。

孙振新也表示:“储能的应用对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有波动,而储能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风电基础比例较高的电力系统中,低电压穿越一直是影响电力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赵敏对此表示,在目前的实际运行中,低电压穿越主要通过改进低电压电路来解决,而具备毫秒能力的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技术的应用,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优的方案。

虽然储能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储能技术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敏表示,要想增强风电并网后的系统稳定性,就可以选用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及飞轮储能等比较大的储能技术;提高电力质量则可以选择具备快速功率交换能力的储能技术;优化风力运行的经济性,容量大、时间长的储能系统则是最优选择,比如双轨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

扶持政策仍处空白

据市场研究机构SBI的能源报告显示,全球公用事业的储能市场规模每年增长15.8%,到2015年将超过100亿美元。清洁能源市场研究机构Pike Research的报告则显示,到2021年储能应用将吸引全球范围内至少1220亿美元投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伴随我国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储能关键设备、系统集成和配套服务需求也必将相应增长,储能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孙振新认为,随着国家未来对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的支持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储能技术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赵敏则认为:“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未来10年,如果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1.7亿千瓦的话,按照10%~20%的比例计算,预计会衍生出1700万~3400万千瓦的储能市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美国和日本等大规模储能产业的领跑者,我国在储能产业扶持政策上仍处于空白期。

对此,不少企业界人士建议,国家应出台针对储能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激励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另外,建议实行峰谷电价、两部制电价和储能电价。因为峰谷差越大,留给储能的发展机会就越大。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