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Techsugar
[导读]半导体已经进入原子级加工水平,在这个精度上进行半导体器件制造,需要集合50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而且,加工精度只是一个维度,良率对半导体制造生死攸关,因此均匀性、稳定性、重复性、可靠性和洁净性都很重要,先进半导体加工环节超过1000个,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难以制造出符合产品性能与良率要求的芯片。

半导体已经进入原子级加工水平,这个精度上进行半导体器件制造,需要集合50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而且,加工精度只是一个维度,良率对半导体制造生死攸关,因此均匀性、稳定性、重复性、可靠性和洁净性都很重要,先进半导体加工环节超过1000个,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难以制造出符合产品性能与良率要求的芯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EMI的统计,2020年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区域市场,销售额年增39%,达到187.2亿美元;中国台湾排名第二,2020年设备商在台湾地区销售额达到171.5亿美元;韩国排名第三,销售额年增61%至160.8亿美元;日本排名第四,销售额也有75.8亿美元。东亚地区成为全球半导体军备竞赛高地,2020年合计砸出595.3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总额(712亿美元)比例高达83.6%。

由于地缘政治对于半导体供应链影响加剧,2021年各区域市场对半导体产能投资竞争白热化。台积电和三星均将2021年在半导体上的资本支出计划调至300亿美元以上,两家在先进工艺量产进度上拼死相争,都预计2022年量产3纳米工艺,而在美国政府召唤下,台积电和三星也将赴美设厂。毫无疑问,2021年又将是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一个丰收年,而中国大陆由于受到相关限制,无法购买高端EUV光刻机等设备,恐难守住最大设备市场宝座。

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台湾工研院)看来,不同区域市场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目标不同: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应用市场,中国大陆在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的背景下,无疑更希望加快技术追赶,以缓解在制造、设备与材料等关键环节受控于人的现状;而美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主导者,将继续加强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对中国大陆的出口管制,美国也将出台新政以应对近年来美国晶圆制造能力下降的局面;作为全球晶圆制造密度最高的两个地区,中国台湾与韩国将有希望继续引领晶圆制造工艺发展趋势,这两个区域也将借助强大的制造能力,改善上游的材料与设备自主状况。

先进工艺发展方向

在28纳米之后,平面晶体管工艺达到极限,FinFET(鳍式晶体管)延续了摩尔定律,将工艺节点推进到现在的10纳米以下。不过FinFET路线也已经接近极限,三星将在3纳米工艺上率先采用GAA(全环绕栅极)结构,台积电则在3纳米节点继续FinFET结构,到2纳米节点再采用GAA结构。台湾工研院认为,英特尔在晶圆制造上遇到了麻烦,7纳米工艺(注:三家对工艺尺寸定义各有区别,不适合直接拿数字对比)或将延至2023年才能量产,预计英特尔在5纳米节点也将改为GAA架构。

资料来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GAA 全称 Gate-All-Around ,是一种环绕式栅极技术晶体管,也叫做 GAAFET。其概念提出很早,比利时 IMEC Cor Claeys 博士及其研究团队于 1990 年发表文章中提出。GAAFET 相当于 3D FinFET 的改良版,这项技术下的晶体管结构又变了,栅极和漏极不再是鳍片的样子,而是变成了一根根 “小棍子”,垂直穿过栅极,这样,栅极就能实现对源极、漏极的四面包裹。

资料来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对比FinFET,原来源极漏极半导体是鳍片(Fin),而现在栅极变成了鳍片。所以 GAAFET 和 3D FinFET 在实现原理和思路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对晶圆厂而言是很大优势。从三接触面到四接触面,并且还被拆分成好几个四接触面,显然栅极对电流的控制力又进一步提高了。

相比FinFET工艺,GAA结构具备更大的栅极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晶体管对导电通道的控制能力,并显著改善电容等寄生参数,因而可以降低工作电压,减少漏电流,降低功耗与工作温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集成度,以继续延续摩尔定律。

由于新的结构所需的生产工艺与鳍式晶体管相似,关键工艺步骤几乎一样,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设备以及技术成果,对台积电和三星而言,这无疑是代价最低的技术路线更换方案。但GAA对加工精度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区域选择性沉积技术与原子级加工能力,因而材料工程重要性提升,也将带动更多沉积与蚀刻设备商机。

五巨头把控的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

虽然2020年全球超过8成设备销往东亚地区,但除了日本,中(大陆加台湾)韩在设备业上影响力都不大。全球前五大半导体前道(即晶圆制造,封装为后道)设备厂商应用材料(AMAT)、阿斯麦(ASML)、泛林(Lam)、东京电子(TEL)和科磊(KLA)占据市场份额超过七成,其中只有东京电子总部在东亚,其余都是美欧企业。

资料来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体来看,应用材料排名第一。其2020年营收172亿美元,其中半导体业务约占7成。应用材料在半导体设备上布局极广,其中PVD(薄膜沉积)设备全球占比38%,CMP(研磨抛光)设备占比70%,蚀刻设备占比15%,离子注入机占比67%。

阿斯麦排名第二,2020年营收139.8亿欧元。阿斯麦是光刻机大厂,在EUV(极紫外光)光刻机上更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供应商,得益于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对先进工艺的追求,2020年阿斯麦销售31台EUV光刻机,共计45亿欧元,仅这31台EUV光刻机就占其总营收32%。当前,ASML正联合供应链伙伴共同研发以推进更精细光刻加工技术,例如2020年推出多条电子束检测扫描系统,并将电子束与电子束之间的干扰限制在了2%以下,适用于5纳米节点以上的制程。阿斯麦还与泛林和imec合作开发干光刻胶技术,以提升EUV解析度,并减少光刻胶用量。并联合Lasertec研发新一代EUV光罩检测技术以降低成本,与台积电合作开发新一代EUV光罩洁净技术以降低成本。

东京电子2020年设备销售额为103.7亿美元,排名第三。东京电子涂胶显影设备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高达91%,其中EUV涂胶显影机更是独占全部市场份额,蚀刻机占全球比例为25%,沉积设备37%,清洗设备27%。2020年至2022年,东京电子计划投入4000亿日元研发经费,重点投入在选择性沉积、智能蚀刻、超临界流体清洗等技术方向。

泛林半导体2020年营收为100.5亿美元,排名第四。泛林是全球蚀刻设备龙头,其中存储器制造业务占比57%,逻辑工艺占比43%,是前五大设备厂商中,唯一存储器业务占比超五成的公司。如前所述,泛林和阿斯麦与imec在开发EUV干式光刻胶技术。

科磊半导体2020年营收为58.1亿美元,排名第五。科磊是全球晶圆检测设备龙头,市场份额约占五成以上。科磊在应力变形量测、多光束检测,也投入力量开发小于5纳米结构的电子束缺陷量测技术。

资料来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根据台湾工研院的估计,全球关键半导体设备在今后几年成长势头都非常好,除了DUV(深紫外)光刻设备,其余设备均呈正增长态势。其中ALD(原子层沉积)增长率最高,预计2020年至202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6.3%,EUV设备增长率排名第二,年均增长率也达两位数。而以金额计EUV设备则独占鳌头,预计2025年EUV设备销售额达到125.5亿美元,超过蚀刻机,成为各细分方向销售额最高的半导体设备。

资料来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设备厂商任重道远

与国际厂商相比,无论是销售规模上,还是技术上,中国设备厂商差距都很大。根据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61.82亿元,只有前五大守门的科磊2019年收入(46亿美元)的一半左右,该协会在2020年10月估算,2020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总计可达213亿元,与科磊(58亿美元)相比,仍不足其60%。

国内外主要半导体设备公司对比(截至2021年1月6日)

资料来源:德邦证券

技术上,我国半导体设备基本还未参与到先进制程(3纳米及以下)研发阶段中,目前也尚不能支持28纳米这样的准主流工艺实现全国产化,大部分国产设备厂商现在能商用的产品还是以成熟工艺产线为主。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光刻机为例,国内主要是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微电子”),上海微电子主流产品还只能满足90纳米、110纳米等制程的光刻工艺要求。

但也有部分领域已经参与到先进工艺竞赛中。比如中微半导体在CCP刻蚀领域已经获得台积电认可,进入其7纳米/5纳米产线;北方华创,则在ICP刻蚀设备上较为出色,28纳米级以上刻蚀设备已经实现产业化,在先进制程方面,硅刻蚀设备已经突破14纳米技术,进入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

根据《中国制造2025》目标,2020年半导体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应实现40%的自主率,2025年要达到70%国产化率。但根据长江存储、华力微电子等国内十家晶圆制造企业2017年至2021年一季度的公开招标信息来看,国产化率距离目标还很远。2017至2019年,这十家厂商合计开标4197台设备,其中国产设备为431台,国产化率约为10.3%;而2020年至2021年一季度这十家晶圆厂合计开标1862台设备,其中国产设备达315台,推算目前国产化率在17%,较2017至2019年增长超过6个百分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