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千亿美元投资OpenAI,意在维持AI泡沫不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时间周一,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最高投资1000亿美元。实际上,双方更像是合作,合作建设AI数据中心,支持OpenAI开发AI超级智能。
有人认为,英伟达、甲骨文、OpenAI已经结成“算力联盟”,本质就是——OpenAI买云,甲骨文卖云,英伟达卖卡,英伟达再投资OpenAI。
锚定超级智能,实为资本循环?
OpenAI准备建造规模达10吉瓦(gigawatts)的数据中心,用于AI模型训练。英伟达CEO黄仁勋上个月曾告诉投资者,建造算力达1吉瓦的数据中心,耗资达500-600亿美元,当中英伟达芯片和系统的成本约为350亿美元。
受此消息影响,周一下午英伟达股价上涨3.6%,达到41.89美元。目前英伟达的市值约为4.6万亿美元,OpenAI约为5000亿美元,双方的合作看起来是“强强联手”。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表示:“计算基础设施将会成为未来经济的基础。”OpenAI致力于开发AI超级智能,这种AI超级智能可以达到或者超越人类智力。
协议生效之后,英伟达将会开始认购OpenAI股份,但这些股份没有投票权;拿到资金后,OpenAI可以采购英伟达先进芯片。如此一来,英伟达可以将现金储备转化为财报收入,实现商业闭环。双方合作将会威胁竞争对手。
之所以能达成合作,可能是因为目前AI产业的钱被英伟达赚走,其它企业仍在亏损,影响了行业资本的流动,只有结成联盟,才能实现循环。
还有一点也需要关注。虽然双方签署了协议,但英伟达只是OpenAI的首选战略计算和网络合作伙伴,OpenAI仍然可以购买AMD等芯片。合同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一份准合同。只要OpenAI持续购买英伟达芯片,英伟达最多会投资1000亿美元。
合作的“阴谋”,维持泡沫不破?
听起来,双方的合作像一场“阴谋”:在AI泡沫中获益最多的英伟达,利用资金支持最重要的客户,维持泡沫不破。
OpenAI承认,虽然公司年收入有望达到200亿美元,但离盈利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某一天OpenAI迎来转机,可以自我维持,到时它将是史上最有价值的软件公司,而英伟达将拥有该公司的股份。
在双方合作之前,甲骨文已经与OpenAI达成协议,OpenAI承诺未来5年向甲骨文支付3000亿美元,购买5吉瓦(gigawatts)算力,算力硬件由甲骨文提供。实际上,OpenAI如何筹集3000亿美元,我们并不知道,但合作消息仍推动甲骨文股价上涨40%。
所以,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更像是“资本运作”。
分析师热议,如何创收是关键
对于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行业专家、分析师和从业者又是如何看的?我们来汇总一下:
——咨询公司贝恩认为,OpenAI等AI企业纷纷公布计划,准备建设数据中心,但他们似乎都在逃避一个问题:“如何创造收入,弥补巨额支出?”
贝恩认为,到2030年,AI企业需要每年获得2万亿美元收入,才能为算力成本提供支撑。然而贝恩认为,AI企业的年收入根本达不到2万亿,差了至少8000亿美元。
一方面,由于AI的发展,市场对算力、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攀升;但从另一方面看,AI节约的成本仍然不够多,企业借助AI额外创造收入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行业发展处于失衡状态。
据彭博的报道,OpenAI每年亏损几十亿美元,预计2029年现金流转正。如果到了2030年仍然亏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贝恩认为,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增量算力需求可能飙升至200吉瓦(gigawatts),美国占据半数份额。但贝恩强调,虽然技术和算法突破也许能缓解供需矛盾,但供应链限制与电力不足仍可能阻碍行业发展。
除了算力外,头部AI企业在研发上投入过多资金,很多企业将自主智能体视为重点发展方向。
——Hargreaves Lansdown资深股权分析师Matt Britzman认为,英伟达承诺投资1000亿美元,这一承诺令人惊叹。
英伟达和OpenAI向AI投入重磅炸弹,对英伟达而言,回报巨大,因为每吉瓦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为英伟达创造500亿美元营收,也就是说项目的价值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
Matt Britzman称:“合作巩固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霸主地位,因为目前来自大企业、初创企业的定制芯片已经开始威胁到英伟达。”他还说:“市场容量足够大,可以容纳多家企业,但此次交易证明,在规模和生态系统深度方面,英伟达仍然是领先者,这也为其它企业设定了更高门槛。”
——eMarketer科技分析师Jacob Bourne认为,受中国限制的影响,英伟达业绩遭遇冲击,与OpenAI达成交易可以缓解担忧。
有些人认为,与英伟达竞争的芯片或大型科技平台将会威胁英伟达,新合作可以给质疑者泼一盆冷水。
对于OpenAI来说,通过合作可以疏远微软,靠近英伟达,展示更强的独立性。
——咨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CEO本·巴贾林(Ben Bajarin)认为:“从本质看,英伟达想传达的意思很明确,它只是想帮助OpenAI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OpenAI对英伟达GPU的需求正在增长,因为OpenAI的运行主要就是依靠英伟达GPU。”
——BOKEH资本的首席投资官金·福雷斯特(Kim Forrest)认为:“从交易看,听起来像是英伟达在投资自己的最大客户,合作对双方有好处,但也存在风险。两家企业紧密联结可能会导致目光短浅,并为其它对手提供机会。我们并不认为LLM(大语言模型)将会带来预期的生产力提升。”
——D.A. Davidson分析师Gil Luria认为:“虽然宣布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我们担心英伟达成为最后的接盘者,它是在为OpenAI过度扩张造成的债务兜底。”
——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认为:“一方面,OpenAI在计算基础设施方面设定了极高目标,合作有助于OpenAI达成目标;合作也可以确保英伟达产品顺利交付。从另一方面看,双方事实上的‘循环’已经引起一些担忧,合作会加剧这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