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网络层
[导读]对于中国的汽车厂家来说,没有什么比掌握发动机技术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就在国内汽车工业一方面积极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汽油发动机生产技术,一方面斥巨资研发新能源发动机之时,一封由26位国内外传统发动机专家联名

对于中国的汽车厂家来说,没有什么比掌握发动机技术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就在国内汽车工业一方面积极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汽油发动机生产技术,一方面斥巨资研发新能源发动机之时,一封由26位国内外传统发动机专家联名提交国务院的质疑“氢能源”技术前景的信近日曝光。

建议信文字不多: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油气资源并不丰富。2005年中国进口石油已占42.9%。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使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受到很大制约。为尽快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应针对性地开发车用动力技术。为此,我们首先对国内在车用动力技术开发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求远水来解近渴”、“先挖好渠再找水源或等水来”等情况和它的根源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通过技术开发尽快减轻交通能源压力的建议。

目前,对“氢能源”的误解带来认识的偏差,从而影响解决交通能源问题的政策。能源是人们可从自然界取得能量的来源,自然界并不存在着大量的氢气,因此氢气不是能源,更不是新能源。产生氢气需要通过能量转换,这样氢气可用作能量的载体。

“氢能源”的口号使很多人误以为使用氢气就能解决交通能源问题,很自然地认定应集中力量全面开发氢气汽车。这种误解会影响政府和企业解决交通能源问题的决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这封信在学术界和汽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激烈的辩论也就此展开。

专家上书氢燃料前景不可预测

2007年3月,一封《开发车用动力技术、尽快减轻交通能源压力的建议》(下称《建议》)由专家组写成并联合签名,送至相关部门。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的前景,还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果氢燃料汽车研究到最后,发现需要走别的技术途径,这就使大规模投资的氢燃料汽车前功尽弃。

26名专家提醒,如果中国盲目跟从部分跨国公司的步伐,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完全“押宝”在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很可能给作为支柱产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伤害。“支持这封信的远远不止这26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863计划的实施,把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氢燃料等新能源汽车上,政府部门的导向给很多汽车企业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很多企业不顾自己的实力而一味追求新能源是很危险的。”

氢燃料电池研究开始于美国。2005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分别与美国能源部签署合约,在未来5年内开发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一时间关于“氢能源”的概念铺天盖地,“氢能源”的口号同时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按照这些专家的说法,所谓的“氢能源”实际上是用其它能源将海水转换成氢气,再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转换为动力,这个过程中并不“溢出”任何“能”,“氢能源”实际是“氢燃料”。加上现在的燃料电池成本太高不能大量生产,蓄电池的容量太小难以长途行驶。

如果这些长期不能克服的技术难关最终未能攻克,那么即使在100年以后燃料电池汽车或电动汽车也不能成为汽车的主流。专家解释,之所以用“氢能源”的口号代替“氢燃料”,关键在于这一概念能使很多人误以为使用氢气就能解决交通能源问题,于是无论打着“氢能源”旗号做什么事,要多少研发资源,花费高达数十亿的资金都是应当的事。

回应质疑反对发展氢燃料没道理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理解26位专家的担心,但认为把这种担心作为反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理由没有道理。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有风险的,因为这只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但如果不跟上这个国际趋势,那么10年后当它成为主流时,中国汽车工业就要开始又一轮技术引进,而那时的费用将远远大于目前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费用。

余卓平表示,中国启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后,国内业界有一些争议,但它的发动机效率很高,而且氢来源多元化,国际汽车业界已经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未来最终解决方案,目前仍然没有发生变化。2001年,国内开始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时已经比国际上晚了10年。当时,国际上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产业化的预期是2050年,现在大幅提前到了2015-2020年,留给中国企业的时间并不多。

吉利汽车有关人士也表示,未来30-50年,替代能源将得到大发展。目前研发的甲醇、乙醇以及各种生物燃料由于种种原因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只有氢燃料可能成为理想的替代能源。

从国际上氢能源发展的技术路线看,大致有两种方式:宝马公司采取的是将氢气液化后直接喷入发动机进行燃烧的方式,成本较高;中国采取的是燃料电池为主、蓄电池为辅的“电电混合”的动力系统,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寿命长。一些开始采用单一燃料电池驱动技术的跨国公司目前也在采用这种“电电混合”驱动技术。

目前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燃料电池使用寿命、如何有效降低成本以及氢源及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慕尼黑2025年9月11日 /美通社/ -- 当地时间9月9日,赛力斯动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期间举办技术发布与交流会,正式在海外市场推出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高效发动机和新一代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同时与来自全球的汽车产...

关键字: 慕尼黑 分布式 发动机 新能源汽车

重庆2025年9月11日 /美通社/ -- 9月5-6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智能网联 零部件

合肥2025年9月9日 /美通社/ -- 9月3日,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为合肥国轩高科动...

关键字: 动力电池 国轩高科 质量管理体系 新能源汽车

重庆2025年9月6日 /美通社/ -- iChongqing新闻报道: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于9月5日在重庆开幕,55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了从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AI)座舱到扩展现实(XR)影视和机器人咖啡厅的30...

关键字: 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 AI 机器人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节能 、低噪声 、高功率密度等显著优点 ,特别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 。针对城市用轻型 低速电动汽车的应用 , 分析了一款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方法及特点 , 对汽车驱动电机的基本性能及设计策略进...

关键字: 永磁同步电机 新能源汽车 有限元计算 电机设计 内置式

2025年9月2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以旗芯微(Flagchip)FC4150F512BS1P64T1A MCU为主,辅以恩智浦(NXP)SBC芯片MFS2...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隔离器 运算放大器

强强联手构筑顶级运营传播商业生态 北京2025年8月21日 /美通社/ -- 8月21日,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战略合作座谈会在京成功举行,通过与权威媒体、新媒体传播平台及专业招商机构的深度合作,这项国际顶级...

关键字: 5G 矩阵 中国汽车 可持续发展

伊利诺伊州莱尔市 – 2025年8月19日 – 全球电子行业巨头和互联创新领军企业Molex莫仕公司庆祝旗下专门针对汽车行业的中国新销售办公室开幕。这一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推进了该公司长期以来对中国本土战略的承诺,旨在应对本...

关键字: 电动汽车 ADAS 新能源汽车

宁德2025年8月10日 /美通社/ -- 8月10日,宁德时代旗下独立后市场品牌宁家服务迎来成立一周年暨宁德时代售后业务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在以“Now Action”为主题的宁家服务品牌日上,上海旗舰直营体验中心与海...

关键字: 新能源 宁德时代 网络 新能源汽车

赛力斯成为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排名上升最快企业,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领跑 重庆2025年8月2日 /美通社/ -- 在最新出炉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赛力斯集团以235个位次...

关键字: AI 新能源汽车 矩阵 智能制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