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RFID正在成熟 崔澎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但是,随后RFID的

RFID正在成熟

崔澎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但是,随后RFID的发展印证了Geoffey Moore的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图1)(注), RFID在早期市场出现了断层。RFID热潮的再度兴起时已经进入21世界,随着仓储和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RFID在产品供应链环节找到了用武之地。开放标准的出现和被认可以及RFID从封闭式系统向开放系统演进,促使大型企业(沃尔玛,TESCO、IBM等)甚至一些国家机构(美国国防部等)认识到它在改进效率、改善供应链和提高投资回报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市场前景

根据Gartner公司预测,2004年到2007年开放系统的RFID应用趋于成熟,2007年后RFID应用甚至可以为供应链带来脱骨换胎般的变化。

在市场调研公司Venture Development Corp的预测中,即便不包括在供应链的中应用,RFID标签、读码器、软件和服务的综合市场在2002年到2007年将以年均 22.6%的速度发展。单只收发器和读码器的出货值就从2002年的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近20亿美元(图2)。

考虑到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基于EPC标准的RFID产品的销售,所以这个数据还只是RFID整体市场的冰山一角。在供应链中能够用到RFID的地方很多,仓储中的货柜货箱,商店中单个商品的跟踪等等,对RFID标签的需求很容易就会达到每年几百亿个。对读码器的需求虽然不像标签一样广泛,但是增长也很迅速。(读码器解读标签中的信息并且在无线手持设备上显示。读码器的需求很广泛,取决于应用。)

来源:VENTURE DEVELOPMENT公司

频段划分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属于短距离、微功率无线电通信,按规定,RFID系统应保证在工作时不会干扰附近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移动业务、导航等其它无线电业务,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适用于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的选择。目前,用于被动标签的RFID系统可以分为:低频率(125-135 KHz):也就是被提及较多的EPC,距离在半米以内,传输速率低于1kb/s;高频率(13.56 MHz):作用射频在0.5米-1.5米之间,传输速率在25kb/s左右,在不良导体中有较好的穿透性; 超高频率包括:UHF 433 MHz 和UHF 860-960 MHz, 前者一般使用主动标签,数据接收距离可达100米;后者数据接收距离在1.5-5米之间,传输速率30kb/s;2.45GHz的微波,传输速率100kb/s,工作距离2-5米,但对液体非常敏感。

不同的频率,其相关物理属性也不相同,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例如EPC(电子产品代码)由于频率较低,受环境影响最小,在潮湿空气或者金属环境中都可以工作,4种频率的物理属性参看图3。

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组织管理RFID频段,原则上各个国家都能随意划分频段给RFID。低频和高频RFID标签可以全球通用。超高频的应用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目前缺少统一的全球标准。在北美,政府给出的范围是908 - 928 MHz,但在传输功率上有限制。在欧洲,UHF得到的频段是 865.6 - 867.6 MHz,908 - 928 MHz的范围在法国是军事应用的频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给出的频段是918 - 926 MHz,也有功率限制。而在在中国和日本,甚至没有划给UHF频段。

应用

受到频率和物理属性的影响,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应用领域也是千差万别。

在低频段,常见的应用是航空与航海导航系统、定时信号系统以及军事上的应用。此外,在普通门禁、产品检测方面,低频系统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飞利浦的hitag应用在煤气罐、啤酒桶运输甚至牲畜放牧领域,可以随时记录和反映被监测对象历史信息和维护数据等。

高频应用范围为新闻广播、电信服务、公共交通、高速路收费站、停车场、加油站等。目前国内较多的是为二代身份证的应用和学生火车优待证的应用。

超高频RFID产品被推荐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上。例如,在新鲜食品的外包装或者邮政速递的包裹等等。但是,超高频技术对于金属等可导媒介完全不能穿透。实践证明,由于高湿物品、金属物品对超高频无线电波的吸收与反射特性, 超高频RFID产品对于此类物品的跟踪与识读是完全失败的。

微波主要应用于射频识别、遥测发射器与计算机的无线网络。最典型的应用是飞利浦和索尼提出的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它可以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把电子设备连接起来。

当然,采用双频技术的射频识别系统更为可行,可以同时保证低频和高频系统各自的优点,从而能够广泛地运用在动物识别,导体材料干扰及潮湿的环境,诸如集装箱、水果箱、食品罐头等物流供应链场合、动物识别、人员门禁、运动计时等。

发展问题

RFID的技术潜力无限,甚至会在未来彻底改变供应链的方式。但至少目前,RFID的发展还是受制于许多问题,例如,标准差异、安全和成本问题等等。

标准不统一已成为制约RFID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RFID应用标准繁多,包括:ISO/IEC 18000,一个综合标准,针对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规范,它详细规定了空中界面(air interface),但对RF标签的结构没有要求;ISO/IEC 15961 & 15962是一个数据协议标准,包括标签中的数据如何编码;ISO/IEC 15963是一个单独识别RF标签的系统;ISO TC 23 适用于动物识别的标准;行业应用中各种标准。最著名的是美国的EPC协会发布的EPCglobal标准,它规定了RFID的空中界面和RF标签的结构。

由于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识别码,如果它的数据格式有很多种类且互不兼容,那么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就不能通用,这对物品流通非常不利。目前RFID存在两个技术标准阵营,一是美国的Auto-IDCenter,一是日本的UbiquitousIDCenter(UID)。前者的领导组织是美国的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旗下有沃尔玛集团、英国Tesco等100多家欧美的零售流通企业,同时有IBM、微软、飞利浦、Auto-IDLab等公司提供技术研究支持。后者主要由日系厂商组成,有日本电子厂商、信息企业和印刷公司等。日本UID标准和欧美的EPC标准在使用无线频段、信息位数和应用领域等存在诸多差异。日本的RFID采用的频段为2.45GHz和13.56MHz;日本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位数为128位,EPC标准的位数为96位;日本的电子标签标准可用于库存管理、信息发送与接收以及产品和零部件的跟踪管理等,EPC标准侧重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 [!--empirenews.page--]

然而欧美阵营也并非完壁一块, EPCGlobal也存在3种提案的分歧。这3种提案分别来自三家组织,分别为RFID专业公司Alien科技(Q提案),飞利浦和德州仪器联盟(UnifiedGroup),以及EM、Matrics、Atmel及其他一些小型企业所组成的联合体(PerformanceTeam)。由于三大提案都基于ISO18000-6A,因而技术方面存在广泛的相似之处,不过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足以改变RFID产业链的格局。直到2004年年底,EPCglobal颁布了新的UHF Gen 2才消除了分歧,统一了UHF RFID应用的标准。

就在RFID厂商为标准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零售流通企业也在为RFID的高额成本头疼。作为RFID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目前标签的单个成本不是很高,但在供应链中,企业面对的是每个商品都必须附带一个标签。电子产品分销商Avnet公司负责产品仓储和分销的高级副总裁Jim Smith就认为,现在RFID标签的成本太高,“每个标签30-60美分的价格带来的成本是个天文数字”。Smith说,“等一个5美分的硬币能买一个标签的时候也许才有实际意义,但这个时候离我们还很远。”而且,标签只是成本中的一步分,完整的RFID系统还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例如读码器、天线、终端数据库等等,根据ACCENTURE公司的分析,RFID的基础构架占到整个系统成本的39%,未来的维护费用是另一个重要部分,占到17%的比例(图4)。

注:在IT产业里有两个摩尔定律:一个是英特尔创始人戈登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在当今的物联网时代,射频识别(RFID)技术凭借其非接触、高效率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关键字: 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射频识别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

关键字: 射频识别 雷达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关键字: 无线 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关键字: 收费系统 射频识别 射频

射频识别技术(RFID)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感应电子芯片、非接触卡,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关键字: RFID技术 电子标签 无线射频

在电子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LC谐振放大电路是一种基于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谐振特性来实现信号放大的重要电路结构。它利用电感与电容在特定频率下形成的谐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选频放大,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射频识别(RFI...

关键字: 电子通信 LC谐振放大电路 射频识别

因为系统能量产生和传送方式不同,对应的RFID标签天线主要可分为近场感应线圈天线和远场辐射天线。感应耦合系统使用的是近场感应线圈天线,由多匝电感线圈组成。

关键字: 电子标签 天线 电感线圈

电子价签技术的发展使其价值更加凸显,并伴随新零售的浪潮在越来越多的门店中得到应用,促进了零售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那么,电子货架标签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呢?

关键字: 电子标签 RFID 解读器

智能制造是一种借助信息化技术和高级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可灵活配置和高效运作的制造模式。其中,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智能制造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将介绍RFID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技术应用和优势。

关键字: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 RFID

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

关键字: 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设计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