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源 > 功率器件
[导读]1简介为了以更低的功耗获得更高的速度和更佳的性能,半导体器件正在向1V工作电压发展,这也对DC/DC变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便携产品将率先采用1V工作电压,因而对电源效率和功率密度的挑战显得更为严峻。除了需

1简介

为了以更低的功耗获得更高的速度和更佳的性能,半导体器件正在向1V工作电压发展,这也对DC/DC变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便携产品将率先采用1V工作电压,因而对电源效率和功率密度的挑战显得更为严峻。除了需要增添更多的功能外,还需要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缩小系统体积。随着便携系统内部功能的增多,如更高的内存,更快的处理速度,因特网访问带宽更高,对电源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电源效率的改善则意味着新一代便携系统需要承受指数级增长的电流,系统体积小,散热能力差,更容易产生过热。因此系统散热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在UOUT=1V的电压下维持较高的电效率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增加,更难获得高性能。为此,必须找到适合高性能、小体积、长时间运行便携系统的方案。

笔记本电脑就是要求低工作电压的便携系统之一。这些系统的核心CPU的DC/DC应用系统要求Uin=21V和UOUT=1.3V,输出电流通常高达15A,因而倾向于采用1V工作电压来减少功率消耗。低功率的便携系统可能会首先采用UOUT=1V的电压,如PDA这类手持便携系统对功率耗散的增加极其敏感,这些装置通常尺寸极小,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散热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1V电源面临的挑战

许多便携系统采用同步补偿DC/DC拓扑结构。但是,随着输出电压不断降低,以及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比值UOUT/UIN的增加,设计高效变换器变得越发困难。由于UOUT/UIN与DC/DC变换器中功率MOSFET的负载周期成正比,输出电压降低得越多,同步FET(VT2)的导通时间便越长,开关损耗对控制FET(VT1)的影响就越大。目前,某些系统同步FET的负载周期已接近95%,控制FET接近5%。如果控制FET的负载周期进一步降低,将很难控制DC/DC变换器,而同步FET的导通时间也将增加。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同步FET的导通电阻非常低,以致必须使用两个器件并联,而不是传统的一个器件。但是,随着对功率密度要求的日益提高,系统体积的缩小又与增加器件相违。可见,功率半导体的优化不仅包括改善功率密度、增加效率、减少器件数量、减小主板空间,还要减小主板设计的复杂性、减少设计工作量等。这些因素都将促进便携系统向UOUT=1V的工作电压发展,从而必须改善系统功能,增加电池寿命和缩小体积。

3优化功率半导体的1V电源性能

UOUT=1V应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UOUT/UIN控制FET的负载周期极低,因此对开关特性有特殊的要求。需要优化的参数是开关电荷Qsw。开关过程中电荷的转移会造成功率耗散,因此应尽可能降低Qsw以减少开关损耗,减少整个装置的损耗。减少Qsw和RDS(on)的目标是降低整个品质因数(FOM)。不过,减少这两个参数会对其它参数造成影响,因而必须选择最佳的硅平台技术。

同步FET的负载周期非常长,峰值电流非常高,因此要尽可能降低RDS(on),这是同步FET的一个重要品质因数。当控制FET开启时,开关的电压(控制FET的源极电压,同步FET的漏极电压)随着dv/dt的比率增加不断上升,dv/dt值可能上升得过快,导致与同步FET的寄生电容CGD耦合,从而在同步FET栅极产生电压峰值。若这一峰值大于临界电压,同步FET将被开启。由于控制FET及同步FET均被开启,输入电源就会被短路,这会大大损坏电路性能,并造成过热及其它故障。可以通过优化同步FET的电荷比(QGD/QGS1<1) 来 避 免 Cdv/dt导 致 的 非 预 期 开 启 。 QGS1是 前 栅 临 界 电 荷 。

同步补偿拓扑结构也通过并联肖特基二极管和同步FET来改善死区时间。死区时间是指FET开关信号间的内部延迟,用来避免直通。由于肖特基的UF值低于FET自身二极管的管压降,因而在死区时间内导通过程中,电流通过肖特基,而不是同步FET的自身二极管。UF越低,对死区时间的影响就越大。并联肖特基带来的自感应可能会造成肖特基UF值的升高,甚至抵消肖特基对FET自身二极管的优势,因而应将肖特基自感应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优化印制电路板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杂散电感。

图1同步补偿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

图2UOUT=1VDC/DC变换器使用双FETKY

4现有的1V电源方案

IR的双FETKYTMIRF7901D1方案将所有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在单一的SO-8封装内,UOUT=1V,工作效率超过85%,并可节省主板面积60%。从而使双FETKY方案的功率密度得到大大改善。该器件完全优化了MOSFET和肖特基半导体,适用于要求高达5A输出电流的便携系统的同步补偿DC/DC变换器。

FETKY封装设有连接控制FET、同步FET和肖特基二极管的互连结构,因而简化了电路板设计的复杂性,并有助于减少外部印制电路板占用面积和互连器件的杂散电感。与离散式方案相比,集成方案将主板占用空间降低了60%。

双DualFETKY在1V操作环境下的峰值电路内效率高达约87%,可解决低功率应用的设计难题。

随着1V工作环境从低功率便携系统向高功率系统延伸,应选择真正优化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来增强系统性能。双FETKY方案可改善低至Vout=1V的工作电压的应用系统的性能。

5图片说明

图1为同步补偿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深色部分为控制MOSFET(VT1)、同步MOSFET(VT2)和并联肖特基二极管。每一器件都需要特别优化,以获得较高的电路效率。VT1要求低RDS(on)值和低的Qsw;VT2要求低RDS(on)及低的QGD/QGS1电荷比;肖特基要求低UF值。

双FETKY为UOUT=1V的应用提供了较高的电路效率,峰值效率约为87%。图2展示的是低功率便携系统的电路性能,可以看出,UOUT=1V时,负载功率损耗得以降低。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