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我要报错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 曝比亚迪刀片电池已供应特斯拉

    8月10日下午消息,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比亚迪供应的刀片电池已经交付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这也是特斯拉首座应用比亚迪电池的超级工厂,预计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辆最快可以在1个月内(也就是8月底至9月初)下线。从另外的消息人士处还获悉,备受关注的上海超级工厂暂时还没有使用比亚迪电池的计划。

  • 再定十年之约!宁德时代与宇通签署十年战略合作

    宁德时代目前已是全球第一电池厂商,宇通客车为国内客车销冠,两者此次再次联手,签下又一个“十年之约”。

  • 小鹏G9将于9月上市,充电五分钟续航200公里

    8月10日,小鹏汽车发布了G9的内饰官图,并开启盲定,车辆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预计四季度启动交付。

  • 比亚迪全球发展更进一步 正式进入泰国市场

    作为中国新能源销冠品牌,比亚迪如今也开始全面出海,接连布局多国市场。

  • 江森自控将连续第五年参展进博会 赋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海2022年8月8日 /美通社/ -- 2022年8月8日,致力于智慧、健康、可持续建筑的全球性企业江森自控出席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与多家采购商同聚一堂,共享进博会机遇。今年也将是江森自控连续第...

  • 交通部: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

    8月1日起,深圳允许无人驾驶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没有司机、方向盘自动转动,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 从煤炭到天然气再到现如今风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步上升

    回顾过往十年的更迭,从煤炭到天然气再到现如今风头正盛的新能源,国家越来越注重环保减排,节能降碳。在这20年的时间历程里,新能源一步一步打下基础,是国家市场拓展部署多年的战略能源。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从局限国内到现如今向世界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更大一步加速了中国汽车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稳步上升。

  • 国内新能源汽车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新能源汽车诞生时日已久,但在中国的日渐蓬勃则是随着多条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补贴曾诱使大量车企进军新能源领域,然后又加速了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也一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宠儿”

    中国既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更是世界碳排放大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破环,环境污染,碳排放不断增加,各地雾霾肆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就这样,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也一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宠儿”,备受全球关注。

  • 机动车污染是重要来源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替代己成趋势

    汽车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在世界各国,汽车污染早已不是新话题。进入21世纪,汽车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环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替代己成趋势。

  • 电动汽车发展趋势迫使汽车生产业必须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汽车持有量逐年增加,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和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迫使汽车生产业必须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电动汽车的优点以及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然而传统燃油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气,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依赖。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居住的环境和缓解能源供给。电动汽车应运而生,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有多种能源为动力的显著特点,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缓解能源的短缺并能调整能源的结构,保障能源的安全。

  •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均面临着重构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均面临着重构,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变革,汽车产品向低碳、电动、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要提起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点可以预见的就是它最终将会替代传统的燃油车型,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世界主要市场加速布局。我国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各路外国资本也纷纷涌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指数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众多外国媒体和研究机构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也结合国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经验教训,指出了相关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车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正式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进一步落实补贴制度,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来已久。同时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下乡、国家支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等多项政策利好,促进新能源车加速发展。除了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也是新能源发展的一大要素。

  • 加速推动全球汽车智能化技术进入迭代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新时期

    伴随全球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加速推动全球汽车智能化技术进入迭代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加之传统能源的日趋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表示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也体现着技术越来越先进,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朝着多样化发展,其中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出于明显领先地位的,也是被国家定位目前主要发展方向。但电动汽车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是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和续航能力问题成为了瓶颈。

  •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步入高增长快车道。新能源汽车市场“黄金十五年”正在到来。根据当前政策目标以及汽车消费市场空间推算,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提升和市场推广。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各国态度比较统一。

  • 新能源汽车的宏观发展路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依据

    在长期研究开发进程中,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国际汽车企业对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形成了共识:在未来20年,汽油和柴油仍将是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但传统汽油机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汽 车;中期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远期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没有排放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宏观发展路径,也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依据。

  • 新能源市场已逐步从起步萌芽期过渡到快速发展期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汽车共享等新的商业模式又为智能汽车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要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和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一样,自动驾驶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如今已到达国家战略的高度。

  •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能源转型将大势所趋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当前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未来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必须坚持的理念,就意味着能源转型将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即汽车增量当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到2025年预计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