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Wei buII分布的电磁继电器可靠性评估与分析

    为了有效评估极端环境条件下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并进行寿命预测 , 提出了 一种基于weibu11分布的电磁继电器可靠性评估方法 。通过加速寿命试验获取电磁继电器在极端环境温度120 ℃下的故障样本数据 , 然后对其建立weibu11分布模型 , 并分别使用wpp法 、最小二 乘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weibu11分布模型参数 , 最后基于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 选取最优weibu11分布模型评估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 , 并绘制了该型号电磁继电器在极端环境温度120 ℃下的寿命分布曲线 。 结果表明 ,极端环境温度120 ℃下的电磁继电器处于耗损故障期 ,故障率呈指数型增长 。基于weibu11分布模型绘制的电磁继电器寿命分布曲线可以为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 塔式炉T92与HR3C焊接接头初期服役时开裂原因分析

    某厂#1塔式锅炉二级再热器和三级过热器多支T92与HR3C异种钢焊接接头在机组168 h试运期间发生开裂 。鉴于此 ,采用宏观形貌观察 、渗透检测 、化学成分分析 、硬度测试 、常温力学性能测试 、金相检验 、电镜观察组织和能谱测试 , 并结合锅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焊接接头T92钢侧热影响区组织粗大 , 熔合线上生成以M23C6 相为主的楔形异常延伸组织 , 影响组织连续性导致其脆弱 , 初期服役产生的应力促使脆弱熔合线萌生裂纹 , 随着应力的变化最终扩展成开裂泄漏 。缺陷的成因和建议可为目前如火如荼的电力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

  • 650MW汽轮机组汽流激振诊断及治理

    某发电公司650 MW超临界汽轮机在顺序阀模式运行变负荷过程中 ,3号调门在局部开度下1号轴瓦的振动出现明显增大 ,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 。鉴于此 , 对调门开度改变引起轴承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 并提出配汽方式修改的方案 ,经试验得出了最佳的顺序阀方式 , 降低了机组轴承振动 ,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

  • “数字化”转型下高职院校智慧采购管理平台研究

    针对当前“数字化 ”转型下高职院校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存在的标准规范不统一 、全业务整合不足 、电子开评标未完全落地等问题 , 聚焦“放管服 ”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采购管理平台建设必要性 , 提出通过完善高职院校招标采购信息化标准制度规范的建设 , 全业务 、全流程整合 , 嵌入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高职院校智慧采购信息平台的应用等路径 , 打破“数据孤岛 ”现象 ,推动招标采购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助力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

  • 基于多机器人协作和视觉技术的智能喷涂工作站设计

    设计了一种智能喷涂工作站 ,基于搬运与喷涂的多机器人协作 , 利用python结合0pencv编写视觉系统 , 实现了取料 、视觉识别 、喷涂 、放料的智能化生产。

  • 基于超高速无弧开断技术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直流断路器研究

    当前 ,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1 500 V直流断路器主要为空气式直流断路器 , 由于空气式断路器开断时间较长 , 无法快速抑制短路电流 , 短路冲击较大 ; 同时其开断过程存在可见电弧 , 触头烧蚀严重 。针对现有空气式直流断路器存在的技术瓶颈 ,研究了一种基于混合式超高速无弧开断技术的直流断路器 ,优化了电路拓扑结构 , 并采用真空灭弧技术 , 短路电流开断速度快 , 全电流范围内截断时间小于2 ms , 短路电流峰值小 , 对系统冲击小 。通过搭建试验平台试验及现场挂网测试 ,验证了新型直流断路器具备良好的开断性能 , 可以实现快速故障排除 ,保证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 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方式主要 有哪些

    自动控制,一种无需人为直接参与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控制方式,通过外加设备或装置,使工作状态或参数能自动遵循预定规律运行。

  • LED驱动电路如何做到复杂成本低、故障率低

    LED驱动是为LED提供稳定电流及保护的半导体电源设备,属于高效能电子转换装置,主要应用于照明、显示屏背光及便携式产品等领域。

    工业控制
    2025-08-21
    LED驱动
  • 使用web浏览器和EasyEDA Pro创建从原理图到PCB的全功能LED时钟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钟,有很大的片段,你可以设置每个片段的颜色和强度。有三个按钮,蜂鸣器,光传感器和RTC与备用电池。时钟通过USB C供电,具有当前时间,计时器和秒表等功能。请随意添加您自己的功能!

  • 使用Zigbee设计和构建一个系统,接管手动开关的控制,并以一种智能的自动方式控制WTW

    在我们家,WTW已经运行了14年了。它是一种非连接(不在线)的通风机,从房子外面吸收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后空运到房子里。新鲜的环境空气是用从房子里大多数房间取出的空气预热的。再加热的能量是通过热交换器从流出的“脏”空气中获取的。这种设置通过重新利用排出的空气中的热量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通风有关的能量损失。

  • 660MW机组制粉系统单耗偏高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的投运 , 降低制粉系统单耗对于提高锅炉经济性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 ,介绍了常德电厂660 MW机组制粉系统设备参数 , 针对制粉单耗由设计值21. 5 kW.h/t上升至22. 5 kW.h/t的问题 , 通过煤质检测 、设备评估及运行数据分析 ,确定磨辊磨损 、风煤比失调 、液压加载力不匹配 、一次风压调整不到位是主要诱因 。采取磨辊堆焊修复 、引入模糊PID风量调节 、降低液压加载力及优化一次风压策略等措施后 , 单耗降至21. 1 kW.h/t , 年节约电费107. 73万元 。该研究为同类型机组制粉系统节能提供了可供复制的解决方案 ,有效降低了企业发电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

  • 基于强化学习的液压舵机壳体流道路径规划

    液压舵机壳体是航空液压操纵系统的核心零件 , 内部包含大量复杂流道 。传统的流道路径人工设计方法效率低下 , 结果一致性差 。针对该问题 ,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近端策略优化(HPP0算法)的流道路径规划算法 。通过分析流道接口特征 ,设计智能体动作空间 、状态空间和奖励函数等强化学习要素 ,基于此实现了流道路径的 自动生成 。 最后 , 以某航空液压壳体为例 ,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面向长距离输煤皮带的边缘-云协同计算架构与异常检测加速策略研究

    长距离输煤皮带作为煤炭运输的关键设备 ,其稳定运行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然而 ,传统的输煤皮带异常检测手段 , 如人工巡检 、单点传感器检测和云端集中式处理 , 存在主观性强 、信息孤立 、处理延迟等问题 , 难以精准 、及时地识别皮带跑偏 、撕裂 、托辊损坏等复杂故障 。针对这一现状 ,研究提出面向长距离输煤皮带的边缘-云协同计算架构与异常检测加速策略 。通过构建融合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能力的分布式计算架构 ,在边缘端部署SVM 、CNN等检测模型 ,对输煤皮带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 ,云端则负责模型训练与优化 ,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下发至边缘端 。该策略可实现长距离输煤皮带异常的快速 、精准检测 , 降低网络传输负载 , 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 保障输煤皮带的安全稳定运行 , 为工业场景下设备故障检测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

  • 微型全国产化精密单轴转台设计

    针对机载惯导系统在运动跟踪和测量中对单轴转台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 , 聚焦轻量化 、高精度和全国产化 , 设计了一套定位精度优于±12''、具备载体隔离能力的微型全国产化精密单轴转台 ,保证了惯导系统具备稳定指北功能 。

  • 轨道车辆用传感器浪涌防护浅析

    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仪器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 ,轨道车辆用传感器可能会遭受来 自环境和电路的浪涌干扰 ,从而降低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精度 ,甚至造成硬件损坏 。鉴于此 ,介绍了传感器浪涌干扰的特点 ,提出了在传感器小空间内有效防范浪涌干扰的措施 。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