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在无人机制导、导航与控制中应用半实物仿真

挑战:

在目标硬件上搭建一个系统,在实时控制仿真环境中,来验证无人飞机(UAV)的制导、导航和控制(GNC)算法。

解决方案:

在开发的早期阶段,开发一个硬件在环(HIL)测试环境来测试无人机GNC解决方案。

HIL测试环境是软件仿真和飞机实验的一个中间步骤,对于无人机GNC软件的开发过程非常关键。通过HIL环境,工程师可以在一个可控的仿真环境中对无人机软件进行测试。同时,它也能加速设计,缩短开发周期。

通过HIL环境,工程师可以发觉软件仿真(主要是同步和定时)中没有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现场试验的故障,并增加无人机团队的安全性。

我们开发了一个通用的HIL平台来设计验证控制和导航算法。这个HIL测试环境完全集成在一个基于模型的设计开发周期中(见图1)。

图1 : HWIL测试环境示意图

基于模型的开发

首先我们设计编改了无人机平台,将其用于仿真,并将控制器和算法部署至硬件中。

我们根据基于模型的设计理念来完成这个任务。对于系统设计和仿真来说这是一个可靠方便的方法。使用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可以使我们减少设计时间,轻松完成对于测试架构的重复利用,以及快速系统原型,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确认和验证过程。

构架的目的包括: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不用任何改变即可对模型重复利用;对设计测试套件模型进行重复使用以验证目标系统;将透明模型完全集成到目标硬件中,并创建一个系统的,快速的流程,将自动生成的代码集成到目标硬件,从而使得控制工程师无需软件工程师的参与,即可以快速测试模型(见图2)。对于这个项目,我们使用Simulink®公司的MathWorks软件(我们还使用了Esterel Technologies公司的SCADE套件)开发了模型任务,并使用MathWorks和Real-Time Workshop®公司的软件实现自动编码。我们需要两次不同的编改:在无人机中进行测试及执行的算法是由ANSI C代码编写的,仿真无人机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将通过LabVIEW仿真接口工具包转换至NI LabVIEW软件动态库中。

图2: 基于模型的开发流程

在最终的系统中,我们使用多个LabVIEW I/O模块来仿真一些无人机航空电子和逻辑传感器以及激励器接口。

LabVIEW Real-Time PXI

PXI 是一个基于PC的平台,可用于测试,测量和控制,能够在不同的接口和总线中提供高带宽和超低的执行延时。在这个案例中,PXI需要在一个复杂的无人机模型中运行,该模型会在实时中以动态库的形式被执行。 在系统中使用PXI模块能让我们使用无人机上完全一样的接口进行HIL仿真。所以,我们会以现场实验完全相同的配置验证GNC算法处理单元。这对于一些使用纯仿真不足以捕捉所有硬件相关问题(例如信号噪音,错误和同步问题)的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GPS仿真器

通过Spirent GSS8000 GPS仿真器,我们能够仿真并生成用户选择的GNSS星座卫星所发出的相同的射频信号。这些信号会以飞行实验相同的方式传送到无人机上真实的GPS传感器,并能仿真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和回转仪)。我们可以指定不同的情况,降级信号,指定天线模式及模拟IMU传感器错误。

板载处理单元

我们在实时操作系统(QNX或VxWorks)中运行一个PC/104单元,操作系统中包含了算法和控制策略,用于测试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和集成架构创建的代码的完成。我们在现场实验的真实无人机中也使用了相同的单元。

可视化

我们可以使用Simulink External Mode软件对无人机进行调试。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监测用户需要实时知晓的信号值。此外我们可以改变嵌入式处理单元中所执行算法的参数。在操作中所使用的界面,与控制工程师在仿真设计算法时所使用的界面完全一样。由此,整个测试环境完全透明,而且能以同现场测试一样的方式进行HIL测试,从而大幅减少开发时间。

结果

对比飞行遥测和使用同样的GNC算法的HIL仿真,可以表明HIL的精准性和与真实测试结果的相似性。

我们在一架改装过的无线电控制的直升飞机上集成了几个传感器(加速度计,回转仪,磁力计,GPS和一个高度计)和一个处理单元(见图3),将其转变成一架无人机,进行飞行测试。

图3:实验中使用的基于CB5000 RC直升机改装而成的无人机

无人机在没有过冲或任何一个永久误差的情况下,达到了水平面要求的参考值(见图4和图5)。HIL仿真和真实的飞行测试结果极其一致。

图4:北方位置对比结果

图5: 西方位置对比结果

结论

HIL环境非常适用于测试包含真实硬件的整个系统。使用NI PXI,我们在实时状态下以低延时仿真了一个复杂的无人机模型,并完美模拟了航空设备界面。

这个环境能检测出软件仿真中无法显示的错误,从而避免现场实验意外的发生。因为控制工程师在设计,开发和验证过程中也会使用相同的可视化和调试工具,由此可以快速重复循环,减少开发时间。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重庆2025年9月8日 /美通社/ -- 7月29日,山城重庆迎来一场科技与智慧交融的盛宴。2025慧聪跨业品牌巡展——重庆站在重庆富力艾美酒店隆重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慧聪安防网、慧聪物联网、慧聪音响灯光网、慧聪LED屏...

关键字: 安防 集成 AI 索尼

为解决使用现有接装纸分离装置生产“视窗烟支”时出现的安装调整难度大、耗时长、稳定性差,烟支接装纸外观质量缺陷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接装纸三级分离和控制装置。通过接装纸初步分离、分离定位控制和最终定位输送装置模块化设计,且...

关键字: 视窗烟支 接装纸 分离 控制

北京2025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近日,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消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又称北京亦庄)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围绕企业信用修复的全流程全环节,打造经开区特色的&...

关键字: 数字化 集成 BSP 数据共享

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娱乐产业(如电视节目/电影制作)、业余摄影领域,甚至成为风靡一时的趣味玩具。凭借抵达复杂区域的能力,无人机的应用正逐步拓展至工业检测、物流配送、安防监控等专业场景。但你是否知道,支撑无人机运行的核心组件...

关键字: 无人机 AI视觉系统 图像传感器

全新解决方案兼顾卓越的热效率和优异的功率损耗,适用于多端口USB-PD充电器、便携式电源站等多种应用

关键字: USB-PD充电器 机器人 无人机

MCU 被誉为现代电子设备的 “神经中枢”,是嵌入式电子系统中控制各种功能的核心器件。当前,边缘 AI、具身智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数智转型等新业态,正在为 MCU 开辟更多增量市场,并倒逼 MCU 技术升级。MCU 厂...

关键字: MCU 电子系统 控制

青岛2025年8月5日 /美通社/ -- 2025年8月5日,第五届理创大赛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启动,华东赛区预赛也随之拉开帷幕。全球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姆龙"...

关键字: 大赛 欧姆龙 控制 数字化

尽管全球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降至 444 万美元,美国企业的相关损失却攀升至 1022 万美元; 在遭遇数据泄露的企业中,仅有 49% 的企业计划加强安全投入。...

关键字: AI IBM 控制 模型

 - CAS SciFinder集成变革性的新型科学智能AI功能,以提高研发效率和促进创新 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快速地为科学家提供可操作的答案,从而加速科学发现 俄亥俄...

关键字: 集成 AI FINDER IP

苏州2025年7月31日 /美通社/ -- Seyond图达通今日宣布:其最新一代纯固态超广角激光雷达——蜂鸟D1(Hummingbird D1)成功获得中国某头部汽车集团旗下高端品牌车型定点。这标志着图达通在...

关键字: 激光雷达 集成 矩阵 智能驾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