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发科在Q2财报会上透露,采用台积电4nm制程的旗舰芯片将于2021年底发布,届时联发科将领跑芯片技术竞赛。
其中台积电表示,他们将会在2022年量产3nm工艺,不过,他们仍会选择FinFET晶体管技术,而三星则已经选择GAA技术,并且还成功流片,这也意味着他们离量产又近了一步。
北京时间9月7日早间消息,随着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商台积电加入竞争对手的行列,提高生产费报价,芯片及相关电子产品的价格预计2022年进一步上涨。
今年年初,韩国科技巨头三星宣布计划斥资17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一家芯片制造厂。截至目前,新工厂的选址尚未公布。如果德州泰勒市被选中,则将为该项目提供巨额房产税优惠。
2021年的榜单与过去一年来新冠疫情的变化息息相关,ASML出人意料地位列第一,而台积电也从上一年的十多名提升到了第六名。
全球半导体芯片市场进一步涨价已经不可避免——前几天台积电宣布晶圆代工业务涨价多达20%之后,三星现在也正式跟进了,价格也会上涨多达20%。据报道,三星已通知客户,将在今年下半年提高代工价格,知情人士称三星计划将代工价格提高15%-20%。据称,此举已经获得了一些客户同意,并已经签...
8月25日消息,台媒报道称,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近日已通知所有IC设计客户,将在第四季度起全线调涨晶圆代工费用。据了解,台积这次涨价以12nm为分界线,需求相对不紧张的12nm以下先进制程在第四季度将调涨10%;需求紧缺的12nm以上成熟制程则调涨20%。此举将有助于台积电的毛利率...
芯片缺货潮恐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全球芯片市场涨价消息不绝于耳。不久前,台积电宣布晶圆代工业务涨价多达20%,如今另一代工巨头三星现在也正式跟进了,价格也会上涨多达20%。据悉,三星通知客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提高代工价格,计划将代工价格提高15%-20%。具体的价格涨幅取...
早些时候,有消息传出,台积电将在下半年冻涨28nm晶圆代工价格(即暂停涨价),其主要原因是为了维系长期的客户关系。但仅半个月时间过去,台积电全面涨价的消息就传了出来。据业界人士消息,台积电考虑到目前正在持续扩建5nm和3nm新厂,而且在海外扩大投资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毛利率以及各项...
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传出全面调涨代工价格,多家IC设计厂商证实今天收到台积电涨价通知,并表示不会因而影响与台积电的合作关系。IC设计业者指出,近年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联电已数度调涨代工价格,台积电旗下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也都有涨价行动,台积电今年来仅针对部分制程及急单调涨价格。业者表...
日前,台积电突然发函,通知当天直接涨价,5nm、7nm等先进制程涨幅10%,成熟制程涨幅为20%。由于涨价来得突然,来得急,一时间大家都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台积电涨价引发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同行更有底气7月营收数据显示,联电、世界先进等晶圆代工厂营收创下新高,但台积电却较6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半导体行业遇到产能紧张的问题,全球缺芯的处境至今仍未缓解。今日,据媒体报道,台积电将调涨明年晶圆代工价格,其中,16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价格上调10%至20%,另外包括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芯片的价格上调10%,本次价格上调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生效。据悉,...
8月25日上午消息,业内人士@手机晶片达人爆料称,NVIDIA的5nm芯片准备TapeOut(流片),明年第二季度在台积电WaferOut。TapeOut代表设计完成,WaferOut代表晶圆测试出片,也就是可以大规模投产的信号。上述说法与此前海外达人greymon55的情报基本...
三星通知客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提高代工价格,计划将代工价格提高15%-20%。
市调机构集邦科技统计,第2季晶圆代工总产值244.07亿美元,连8季创历史新高,台积电市占率略降至52.9%,不过稳居龙头宝座,世界先进超越高塔半导体,跃居第8位。
近日有消息称,台积电芯片要涨价,2022年至少上调10%。
台积电的全名叫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我们叫做台积电。英文简称是TSMC,是全球第一家专业晶圆代工企业,成立于1987年,也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总部位于台湾的新竹市科学园区,主要负责造芯片
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以及汽车和数据中心等行业的需求激增,全球面临半导体短缺现象,芯片制造商台积电的市值猛增。截至发稿,台积电市值约5731亿美元,腾讯市值约5159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约4364亿美元。
半导体代工近期成为了半导体行业新闻的热门,这无可厚非,毕竟芯片的奇迹离不开晶圆代工厂。不幸的是,大多数“令人振奋”的消息已经被夸大了。
除了公布其近十多年来首个全新晶体管架构RibbonFET和业界首个全新的背面电能传输网络PowerVia之外,英特尔还重点介绍了迅速采用下一代极紫外光刻(EUV)技术的计划,即高数值孔径(High-NA)E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