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射频怎么学?能不能速成?老实说我这水平也只是刚入门,5G/4G/V2X/毫米波雷达/相控阵等等我都没有设计过,仅仅是对PA,LNA,混频器,滤波器,单芯片收发(零中频/低中频),超外差架构等等有一些对应的项目设计,今天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入门的,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
大概算下来已经快2年没有接项目了,以前认为硬件工程师闲下来可以接点项目,攒点生活费。但是没有好的渠道,好多项目都是一次性或者赚不到什么钱,后来就慢慢停下来了。停下来后好多朋友来找,我还是没有做,一方面是精力和时间耗费太多,好多客户不懂产品设计,直接甩给你需求或者原来的产品,价格还压的非常低,沟通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知识的狭隘,只能接一些熟悉领域的单子。不过最终导致放弃的原因主要是自己一直在做减法,没有时间充电,一直在无效沟通,导致1年多的时间知识一直停留在某一阶段,没有进步,自己也不喜欢这种状态。不过如果其中任意一个顺利的话,我想我还是会做的,确实也从中学到很多工程师接触不到的知识。
刚刚翻看我2年前画的原理图特别有感触,发现好多地方设计不合理,以前设计的时候对硬件开发的理解浮于表面,直接看demo或者推荐电路,元器件的选型也不是太准确,从来不会去想为什么,只要功能达到就可以了。而现在对于细节的把控更精准了,好坏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现在网络上大量的EDA软件视频教程,帮助学生和初级电子工程师更快的熟悉软件使用方法,入门是真的快啊。
C语言使用函数调用,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函数调用在内存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的清楚吗?只有搞清楚内存里的内幕,才算完全搞懂函数的调用。
近日,随着万众瞩目的苹果秋季发布会告一段落,几款新产品也进入大众视野。这一届新产品虽在软件上令人耳目一新,但硬件上却无太大更新。不过在硬件的布置方面,苹果仍有值得一提的动作,比如被嵌入到AirPods Pro耳机盒中的U1芯片。
近日,Silicon Labs “2022年Works With开发者大会” 大中华区媒体交流活动如期举办。活动内容除了Silicon Labs的新产品宣传,还有业内人士分享对物联网行业及相关市场的思考,同时也针对到场媒体朋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前不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讲话提到,“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变成热点话题。随即而来的,便是隔日A股市场的暴跌,仿佛凛冬将至。然而,在暴跌之后,许多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布了半年报,其中也不乏有着亮眼业绩的公司。通过统计IoT企业半年报的营收,笔者发现,在寒气吹来时,还有许多领域能够继续发光发热。
当汽车“新四化”进入深水期,百年汽车产业站在了大洗牌的黎明前夜,新的市场格局与产业供应链重塑之路正在开启。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要说现阶段车市哪个话题最火?混动技术和车型肯定会被提及。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如果让我选择,我会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可见在一代史学家眼里,宋朝是一个繁荣和令人向往的朝代。
在调试了收发信机半年时间后,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总算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过也仅仅限于了解,碰到退货维修件还是有很多难点搞不清楚,更别提做射频设计了。不过也有好的方面,公司的几个优秀的同事都是我们学校出来的,有的在大一的时候已经进了射频实验室,常见的电路设计已经没有问题,搞射频的动手能力都相当强,为人也比较热心,遇到不懂的问题很乐意与同事分享,所以我很感谢我的同事。
研发产品难吗?对于刚刚接触射频硬件设计的我来说非常难,设计和调试、维修不同,调试是在老带新的基础上,按照图纸甚至图纸都不要就可以按照SOP流程得到性能高的产品;维修的话,看懂原理图是必须的,但是你并不需要知道具体的设计参数,射频故障一般按照级联信号,找到坏的元器件,用热风枪吹下来,重新焊接一片好的IC就可以了。但是研发不一样,仅仅知道这些如何是无法开展设计的,总结一下当时的困境:
高速电路应该怎么学习呢?直接买本信号完整性的书籍看吗?还是利用网咯资源直接上手呢?我想结果都不会太好。
近日,米家新品户外电源1000 pro发售。据悉,该产品可支持大部分户外电器及常用设备,搭配丰富的充放电接口,可支持13台设备同时充电。值得一提的是,米家同时发布了太阳能电板,二者配合可实现边用边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