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
[导读]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作为一种先进的遥感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脉冲来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形状信息,并生成高质量的三维点云数据。其中,激光雷达的测距方法是其核心技术基础,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手段,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别。本文将深入探讨激光雷达的主要测量方法及其特点。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作为一种先进的遥感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脉冲来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形状信息,并生成高质量的三维点云数据。其中,激光雷达的测距方法是其核心技术基础,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手段,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别。本文将深入探讨激光雷达的主要测量方法及其特点。

一、飞行时间测距法(Time of Flight,ToF)

飞行时间测距法是最直观且广泛应用的激光雷达测距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向目标发射一个短暂的激光脉冲,记录发射时刻,然后捕捉并测量返回的反射脉冲到达接收器所需的时间。通过光速乘以往返时间的一半,即可精确计算出目标的距离。此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各种环境和距离范围,测距精度极高。ToF测距法又可分为单脉冲测距和连续脉冲测距两种形式,前者适用于短距离快速测距,后者则能在较远距离和复杂环境下实现更稳定的测量。

二、相位差测距法

相位差测距法主要包括连续波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技术和调幅连续波(Amplitude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AMCW)技术。

FMCW激光雷达:发射端发送的是连续调频的激光,当激光遇到目标反射回来时,由于往返行程引起的频率变化,会产生与目标距离相关的相位差。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混频和解调,可以准确测定这个相位差,进而计算出目标距离。FMCW雷达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获取多个距离信息,而且能够同时测量速度,非常适合于动态环境中对移动目标的追踪。

AMCW激光雷达:这种雷达系统通过调制连续激光的强度,通常是正弦波或三角波等,利用光波在往返过程中形成的相位差来间接求得飞行时间。相比ToF测距,AMCW测距法对于时钟精度的要求略低,但同样能实现高精度测距,并且在某些条件下具有更好的信噪比表现。

三、三角测距法

三角测距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距策略,尤其在二维和三维激光扫描仪中常见。在这种方法中,激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后,反射回来的光会在探测器上形成特定的位置。根据光源与探测器之间的固定几何关系以及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变化,依据三角形相似原理计算出目标距离。这种方法常用于结构光扫描和一些静态场景的三维重建。

四、干涉测距法

干涉测距法利用激光的相干性,通过比较参考光束与返回光束之间的干涉图案或者相位差来实现超高精度的测距。例如,相干连续波(Coherent CW)雷达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测量出微小的光程差,从而达到纳米级别的测距精度,此类雷达常用于科学研究、大地测量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测距需求。

激光雷达的测量方法中,飞行时间测距法(Time of Flight,TOF)和连续调频波测距法(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较为常见。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飞行时间测距法(TOF)通过直接测量激光发射、打到探测物体再返回到探测器的飞行时间,来反推探测器到被测物的距离。这种方法探测距离远且精度较高,因此自动驾驶的车载激光雷达主要应用这种方法。此外,它在精准农业、无人驾驶汽车、洪水预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农民减少田间施肥量,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以及为水文学家提供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所需的数据。

连续调频波测距法(FMCW)通过发射调频连续的激光得到差拍信号频率,进而获取目标的距离和速度。这种方法在发射功率低的情况下能实现高分辨率,适用于汽车雷达、近距成像等场景。其优势在于既可以测距又可以测速,尤其在近距离测量上表现优异。

至于三角测距法,它基于三角几何原理,虽然在一些单线激光雷达中有所应用,但因其探测距离短和精度较差,所以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对精度和距离要求不高的场景。

总结起来,激光雷达测距方法的多样化是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环境和性能需求而发展起来的。ToF测距法以其简洁直接的优势占据了主流地位,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相位差测距法则凭借其多维度信息获取能力和在动态环境中的优秀表现,逐步拓宽应用范围;三角测距法则在三维成像和静态扫描上有其独特优势;干涉测距法则服务于对精度要求极高的科研和高端应用市场。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挑战和适用场景,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测距方法将更加精密、多样和智能。


声明:该篇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予转载,侵权必究。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演进中,车路协同(V2X)技术通过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实时信息交互,构建起覆盖“车-路-云-人”的立体化感知网络。作为这一网络的核心感知节点,激光雷达凭借其毫米级测距精度与全天候环境适应性,成为突破传统传...

关键字: 激光雷达 V2X

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传感器,其技术演进与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密切相关。小米汽车通过“激光雷达+视觉融合”的技术路线,以禾赛AT128激光雷达为硬件基石,结合BEV+Transformer+占用...

关键字: 小米汽车 激光雷达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头以及卫星导航)。

关键字: 激光雷达

测距范围是激光雷达的基础指标,决定了机器人的感知范围。在开阔的仓储环境中,长测距范围的激光雷达可使 AGV 提前感知远处的货架和障碍物,保障高效运行;而在室内服务机器人场景,虽测距范围需求相对小,但仍需覆盖常见家具布局范...

关键字: 激光雷达 机器人 传感器

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视觉中枢,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小米SU7搭载的禾赛AT128激光雷达,通过与一汽集团在车规级封装工艺上的深度合作,实现了从芯片级到系统级的多维度创新...

关键字: 小米SU7 激光雷达

农业现代化转型,激光雷达技术凭借其厘米级三维建模能力与实时环境感知优势,正成为推动精准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四川盆地的丘陵农田到云南高原的梯田,这项源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正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重新定义着传统农业的生...

关键字: 激光雷达 农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