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EDA > 电子设计自动化
[导读]  1 引言  由于缺乏适当的数学手段以及自适应系统本身严重的非线性,对具有时变参数的线性系统进行控制分析是非常困难的。应该指出,时变系统自适应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系统对由参数时变引起的摄动的鲁棒性

  1 引言

  由于缺乏适当的数学手段以及自适应系统本身严重的非线性,对具有时变参数的线性系统进行控制分析是非常困难的。应该指出,时变系统自适应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系统对由参数时变引起的摄动的鲁棒性能。传统的时变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大多是用鲁棒自适应律来进行时变参数的估计,从而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1~3] 。另外,为了克服采用局部参数最优化方法设计出的MRAS(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不一定稳定的缺点,德国学者Parks 于1966 年提出了采用Lyapunov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推导MRAS 的自适应控制律,以保证系统具有全局渐近稳定性。

  本文在自适应思想的基础上,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MRAS,并利用系统的状态变量构成自适应控制律,提高自适应算法对于带有包括未知时变参数等不确定对象的鲁棒性能。该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消除了传统控制算法中的“抖动”现象,改善了系统的性能。作者把这种思想用于一类典型的线性连续时变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可行性。

  2 问题描述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设计方法,这里主要采用Lyapunov 稳定性理论设计自适应控制器,并假设可以获取对象的状态变量,因此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状态变量构成自适应控制律[4] 。

  2.1 对被控对象施行(K,F)变换的MRAS 设计方法

图1 采用(K,F)变换的并联MRAS 模型

  若MRAS 采用图1 所示的并联结构,设被控对象的状态方程为

  由式(1)、(2)和(3)得

  

  Q 为选定的正定矩阵。

  为了使闭环系统在Lyapunov 意义下稳定,应该V<0 。通过求解可以得到K(t) 和F(t) 的更新律: 

  可以近似用K 代替。

  2.2  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定理.

3 仿真实验

  一个典型的工业过程的传递函数为

  期望跟踪输入信号为周期T1 =4s,振幅A1 =±2 的方波信号。图2 和图3 分别为MRAS 在期望跟踪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跟踪曲线和误差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抖动”现象已被消除,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收敛性都已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高。

图2 方波输入信号和MRAS 在该信号作用下的跟踪曲线

图3 MRAS 在方波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误差曲线

  4 结束语

  用传统控制方法对具有时变参数的线性系统进行控制和分析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在对这类系统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Lyapunov 稳定性理论设计MARS 的控制策略。此控制律直接以系统的状态变量为基础,对被控对象施行(K,F) 变换以构成自适应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不仅克服了一般自适应控制存在的“抖动”现象,而且在跟踪性能和收敛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改善,在一类具有参数时变实际工业过程的控制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Tsakalis K S,Ioannou P A.Adaptive control of linear time-varying plants.Automatica,1987,23:459~468
[2] Middleton R H,Goodwin G C.Adaptive control of time-varying linear systems.IEEE Trans.Autom.Control,1988,33(2):150~155
[3] Tsakalis K S,Ioannou P A.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Control and Adaption.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3
[4] 李眉眉,刘玉生,余义.基于MATLAB 的时变系统自适应控制的仿真. 微计算机信息[J], 2004,8:31~32
[5] 殷斌,冯纯伯.线性离散时变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自动化学报[J],1999,25:786~790
[6] 王春晓, 李俊民. 不确定关联大系统对时变参数的自适应控制. 控制与决策[J],2004,6:687~690

  本文作者创新点:文章针对一类典型的参数时变的实际工业过程,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够消除传统控制算法中的“抖动”现象,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收敛性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摘要:为解决传统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线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且简单的自动化机械手臂,并根据设计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在自动化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

关键字: 机械手臂 设计 仿真

在半导体制造中,《国际器件和系统路线图》将5nm工艺定义为继7nm节点之后的MOSFET 技术节点。截至2019年,三星电子和台积电已开始5nm节点的有限风险生产,并计划在2020年开始批量生产。

关键字: 芯片 华为 半导体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智能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

关键字: 智能汽车 汽车 新能源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入发展,智能汽车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在人们出行多元化的今天,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智能汽车,就是汽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种类型的汽车可以有效避免疲劳驾驶,使汽车更加个性、灵活,...

关键字: 智能汽车 汽车 人工智能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转型与升级,加快了汽车设计的脚步,智能汽车技术不仅使人们日常驾驶行为习惯发生明显改变,同时使交通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为城市规划、交通...

关键字: 智能汽车 汽车 人工智能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新能源汽车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354.5万辆,销量352...

关键字: 新能源 汽车 引擎

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作为技术型与集约型产业,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逐步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劣势,因而,未来...

关键字: 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化

实现“双碳”目标将加快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增强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新的历史契机。

关键字: 智能网联 汽车 新能源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是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结果,需要政府各部门、汽车企业、科技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加大协同的力度,同向发力,充分利用数字化、网...

关键字: 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化

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富士康周二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特斯拉公司生产汽车。眼下,富士康正在加大电动汽车的制造力度,以实现业务多元化。

关键字: 富士康 芯片 半导体 特斯拉

电子设计自动化

21162 篇文章

关注

发布文章

编辑精选

技术子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