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全球36%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服务器和电信基础设施都是中国制造的。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第二大嵌入式芯片电子设备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
华为下一个爆发点会在哪个领域?手机已经逐渐萎靡,预计5年内不会有起色。运营商在很多国家被限制。但是华为老板说未来几年华为利润会爆发。大家认为华为会在哪个领域爆发呢?2
据彭博报道,三星电子(208.25, 0.00, 0.00%)正与代工客户商谈今年半导体制造费用最高上调20%的事宜。这是继台积电(90.96, 3.27, 3.73%)以来又一家芯片代工巨头宣布提价,凸显出芯片市场的持续紧俏。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之下,延续已近两年的全球芯片产能短缺潮仍在持续,但这似乎并未妨碍整个产业的热度,尤其是在汽车、手机芯片为代表的需求拉动下,全球芯片市场继续呈现上扬态势。
5月13日下午消息,据报道,多位知情人士今日称,三星电子拟提高芯片代工价格,涨幅最高或达到20%。这些知情人士称,三星电子正与芯片代工客户谈判,希望将代工价格提高15%至20%,具体还要取决于芯片制造的复杂程度。
当被问及营收前景时,他回答道:“(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超过10亿美元的生意。所以我要说,这是对该产品需求的一个很好的领先指标。”哈斯表示,去年使用ARM技术的芯片出货量为292亿片,其中第四季度接近80亿片。
5月23日,虽然目前半导体产能依旧紧张,芯片缺货问题也依然存在,但是目前芯片缺货已经由去年的全面缺货转向了结构性的缺货,即一部分领域的芯片(比如车用芯片)依然缺货,另一部分领域的芯片由于终端市场需求的变化已经不再缺货。
除了旗下首款支持毫米波的天玑1050,联发科今天还发布了另一款5G移动处理器“天玑930”,看起来是天玑920的升级版,但参数十分奇怪。
5月23日消息,据报道,近日日本光刻胶巨头JSR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约翰逊(Eric John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在努力推动芯片的自给自足,但中国半导体产业必要的基础设施不足,比如很难掌握基于极紫外(EUV)光刻的复杂芯片制造技术,发展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技术将非常困难。
在全球芯片缺货和国产芯片份额爬升背景下,国内本土晶圆厂扩产持续,部分重点项目有望拉动2022~2023年设备领域资本开支的持续提升。
汽车缺芯局面已经开始逐步缓解,伴随汽车销量回升,2022年有望成为智能汽车落地大年。随着 5G 通信、人工智能、交互等底层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产品定位开始发生变化,逐渐由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演变,尤其在华为、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的介入下,汽车智能化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长期趋势。
目前全球“缺芯”潮还在蔓延,相对来说手机、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还好,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汽车芯片已经是供不应求了,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适当增加芯片库存对于解决短期供应会有些帮助,但从长期来看,车企与芯片供应商之间的产品和产能规划更加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微处理芯片)一直推动着整个汽车产业(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发展。在未来以电为动力、以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改进汽车主动安全能力的时代,汽车芯片的数量与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芯片问题是最近一年探讨最多和最热的话题。今天在论坛的上半场,大家谈的是从芯片供应的角度上来看,芯片成了卡脖子问题,芯片短缺让所有与之相关的车企都已经停产。
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现处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时期,在产量、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安全性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在汽车芯片领域,中国起步较晚,正处在产业化初期阶段,设计与生产能力不足,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差距。
芯片,通常被人们当作为集成电路的代名词,在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集成少到几千万,多到几十亿个元器件,就如同在针尖上起舞,但是如果没有芯片的支撑,信息社会就失去了根基。集成电路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保障以及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战略性的、基础性的、先导性的产业,怎么强调集成电路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分。当前,以芯片和元器件、计算能力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突破关口。硅基芯片和元器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制程工艺在不断提高,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存储的能力越来越强,能耗越来越低。
“军团作战模式已经成为华为未来最重要的业务变化方向”,在近日举办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企业BG副总裁陈帮华表示。华为的确需要加速造血。
5G、人工智能、连网技术、新能源等底层技术的不断成熟驱动下游应用的电动化、智能化不断发展,从而持续推动全球半导体行业稳步增长。
从2020年底开始,缺芯问题就成为汽车行业的最大挑战。去年1月以来,没有因此被迫停产或减产的整车厂寥寥无几。芯片短缺不仅导致汽车行业产出减少,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
新冠疫情这两年,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通用、福特、大众、戴姆勒、丰田、日产等整车厂的多个工厂因此停产,有些新车功能被迫推迟推出,有些车型甚至不得不退回到老的配置。疫情导致芯片短缺加剧,也让网民关心智能汽车和智能设备的发展。芯片的缺乏可能会持续到疫情结束。国际交流与合作会给不同国家的许多企业带来不同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芯片产业的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只能在线交流,大大降低了相互交流的结果。
智能汽车时代,汽车行业供需两端的关注点逐步由传统性能指标转变至智能化体验,汽车创新的核心也开始聚焦于“计算引擎”——半导体,摩尔定律开始在汽车产业落地。汽车“新四化”进程加速叠加“缺芯”影响,汽车芯片市场迎来量价齐升的高速增长阶段。计算、感知、通信、存储这四类芯片将迎来需求的持续高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