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位于胶州市的尼得科青岛产业园正式揭牌启用。该产业园的落成,不仅标志着尼得科在中国市场的又一次重大布局,更彰显了其“在中国、为中国、惠全球”的长期承诺。
近日,华为面向商业市场发布了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解决方案,展示了其在数据存储领域的最新突破;并通过中央戏剧学院“智能艺术教育空间”样板点的揭幕,生动地呈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
近日,谷歌宣布将于8月20日推出全新的Pixel 10系列手机。令人期待的是,这款新机将首发搭载谷歌自研的Tensor G5芯片。这意味着,谷歌加入了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等手机厂商的行列,成为了拥有自研芯片的公司之一!
编译器不仅是连接硬件与软件的桥梁,还直接影响MCU的性能优化与功能安全。面对汽车行业对高可靠性、低功耗和高算力的需求,编译器需在确保ASIL-D等严格标准的同时,最大化发挥RISC-V芯片的潜力。
7月18日,一则“微信安卓安装包出现5处fxxk”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操作系统与芯片,同为智能汽车的技术底座。回顾汽车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1995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OCK标准被视为起点,涵盖操作系统、通信和装载管理三大功能模块。三十年后的今天,OCK的许多核心内容依然在AUTOSAR OS中得以延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开发者在RISC-V汽车应用开发中面临多重挑战,从架构多样性到快速交付的紧迫需求。IAR通过平台化、认证工具、优化流程和低代码开发等策略,为开发者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其架构无关的工具链、先进的调试能力以及认证工具链帮助行业应对复杂性,满足功能安全和快速交付的要求。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加速迈进,IAR的实践为RISC-V在下一代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车用安全攻击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250亿美元,其中芯片攻击导致的安全成本最为突出,达到200亿美元,远超其他类别损失的总和。这一数据凸显了车用芯片在数据防护与隔离方面的核心地位。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深入,车用芯片的安全性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议题,各国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需求。车用系统不仅需要满足预测性、可靠性和侦查恢复能力的要求,还需确保处理器与车辆辅助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够达到高安全标准。
ARM的TrustZone和x86的SGX等技术已在TEE实现中占据主导,但均存在局限。ARM TrustZone依赖专有硬件扩展,增加了设计复杂性和成本,且灵活性有限;x86 SGX则因指令集封闭和高功耗,难以适应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场景。相比之下,RISC-V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凭借其模块化设计和高可定制性,为TEE提供了更灵活、低成本的实现路径,支持多样化的安全需求。
随着设备联网程度的加深,黑客攻击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安全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封闭指令集架构(ISA)在安全定制化方面存在局限,而RISC-V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为开发者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使其能够在指令和模块层面实现安全隔离和控制。
人形机器人近年来在公众视野中的快速崛起,例如宇树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等等。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度,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一领域的广泛关注。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技术进步,尤其是主控芯片的性能提升。
根据Semico Research的预测,到2025年RISC-V芯片出货量将达到624亿颗,覆盖计算、消费电子和工业等领域。而在这其中,RISC-V MCU是整个RISC-V生态的基本盘,以高质量、应用驱动的解决方案为依托,RISC-V MCU厂商正在在这一增长浪潮中占据重要位置,持续夯实RISC-V的生态基础。
在工业控制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实时控制能力和可靠性。德州仪器(TI)的C2000系列芯片凭借其卓越的采样、控制和功率管理能力,长期以来在全球工业控制市场占据绝对领导地位,广泛应用于能源、电源、工业自动化、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高可靠性场景。然而,随着近年来地缘政治变化和供应链安全的日益重视,中国芯片行业加速推动国产替代,力求打破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在这一背景下,格见半导体以RISC-V架构为依托,推出了针对C2000系列的深度定制DSP国产替代方案,展现了其在高端实时控制领域的创新实力。
当前实时核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主导,且多采用闭源指令集架构,这为基于开源RISC-V的国产实时核提供了重要机遇。RISC-V的开放性不仅降低了开发门槛,还为本土企业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苍鹰可以在森林中以64km/h的速度在林间快速穿梭,狩猎松鼠和兔子。但在苍鹰启动那一刻起,林间很多山雀已经提前敏锐的发现了危机,并且发出一种特定的声音,迅速发出警报,这个时候苍鹰面对的不再是松鼠个体,而是整个林间生态环境。”